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争议声中,杭州拟设弃婴安全岛——

孩子,我们如何呵护你

  开栏的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总有一些事件值得关切,总有一些热点值得追问,总有一些真相值得追踪。本报今起推出“今日聚焦”栏目,和您一起聚焦社会热点、理清新闻脉络、辨析事件缘由。敬请关注。

争议声中,杭州拟设弃婴安全岛——

孩子,我们如何呵护你

  记者 张丽

  在一片争议声中,杭州最终还是决定,最快春节后,将建弃婴“安全岛”,即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为弃婴提供室内庇护场所,配置保温箱、排气扇、被褥,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氧气。只要在离开前按一个延时按键,几分钟后就会有人来将孩子送到福利中心。

  自石家庄、南京等地设置弃婴“安全岛”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是保护生命还是纵容遗弃?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安全岛”?

  弃婴事件难绝

  去年12月30日晚11时许,有市民路过杭州市儿童医院门口东角时,发现有婴儿微弱的哭声,走近发现果然有一名弃婴,旁边有一只黑底白波点的编织袋,里面有婴儿的食物和衣服。

  接到报警后,朝晖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发现襁褓中无任何字条或证明孩子身份的东西。省儿保的医生对婴儿作了初步检查:这是一名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女婴,体重约3250克,除患有食道阻碍症,造成吞咽障碍外,并无其他大碍。“幸好发现及时,不然孩子有生命危险。”民警说,当时室外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左右,被发现时,孩子的手脚已被冻得发紫。

  弃婴事件在杭州偶有发生。去年11月20日晚,省中医院后门的垃圾桶内,环卫工人在倾倒垃圾时也发现一名婴儿,经省儿保全力抢救,才捡回了一条生命。

  争议之声不断

  近年来,一些国家以安全港、弃婴保护仓、匿名生产法等方式来收留保护这些婴儿。

  2011年6月,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设立我国第一座婴儿“安全岛”。有人认为,弃婴是违法行为,设置专门接收弃婴的设施,“鼓励了不负责任的人做不负责任的事”,会变相纵容弃婴行为,甚至可能导致弃婴数量的增加。

  在争议声中,2013年12月,西安、南京的“安全岛”相继投入使用。令人尴尬的是,南京的“安全岛”几乎每天都收到弃婴,连外省父母也开车把弃婴送来,这似乎验证了一些人原先的担心:无意之中,“安全岛”成了对弃婴行为的变相鼓励。

  浙大法学院教授郎友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弃婴增多和弃婴岛的设立两者有必然联系,没有“安全岛”,有些人也会扔在别的地方。

  网友“南伽巴尔”认为,每个出生的孩子都有资格去享受生命,弃婴被其父母抛弃,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生命安全至上

  “安全岛”的设立,有一个现实背景。杭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燕华告诉记者,该院接收的弃婴,其残疾和得病率高达99%,“如果没有及时救治,那些弃婴的死亡率将大大增加”。

  记者调查发现,弃婴被遗弃的地方大多为车站、医院、福利院门口等行人较多的地方,但是有些人可能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也会扔在树丛等隐蔽处,弃婴的生命安全更没法保障。

  “设置‘安全岛’,正是为了保障弃婴的生命权。”李燕华明白“安全岛”的好处,也料到此举将会引发争议。

  如果浙江不是民政部的试点,李燕华坦承,她对设置“安全岛”心存犹豫,“怎么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弃婴进行救治?”“会不会有更多的弃婴出现?”“怎样应对舆论的压力?”……这些都是她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我国,遗弃婴儿属于违法行为,也为社会道德所不容。弃婴者在遗弃时,会选择比较隐蔽的方式和不易被发现的地点,以致孩子因为不能被及时发现而死亡或病情加重。”民政部此前做过回应,设立“安全岛”,正是基于生命至上、儿童权益优先的原则,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精神一致,与刑法打击弃婴犯罪并行不悖。

  李燕华告诉记者,杭州的“安全岛”目前暂定设在杭州市儿童福利院门口。业内专家认为,设置安全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救治弃婴,因此最佳的位置应该是医院门口。对此,她表示很无奈,“这样就不仅关涉民政部门,还需要卫生部门、城管部门等配合才行”。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孩子,我们如何呵护你 2014-01-08 浙江日报2014-01-0800008;3315034 2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