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先生昨在家中离世,家乡人民自发悼念
传奇百年 行善一生
本报杭州1月7日讯
记者 曾福泉
香港知名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邵逸夫今天早晨在家中离世,享年107岁。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宁波镇海。上世纪50年代他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即无线电视,英文缩写TVB)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多年来占居当地的收视领先地位。在事业获得极大成功的同时,他始终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文化、医疗、科技等事业发展。
浙江大学是我省最早接受邵逸夫教育捐款的高校。浙江大学校长助理张美凤告诉记者,邵逸夫先生是浙江大学名誉博士,是浙大的老朋友。邵逸夫曾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1985年以来,邵逸夫共向浙江大学捐赠7个批次8个项目,遍布多个校区,总额达3.1亿港元及400万美元。捐建的著名建筑包括逸夫科学馆、玉泉校区逸夫体育馆、逸夫艺术中心、邵逸夫医院等。其中,2013年捐赠2亿港元,以支持邵逸夫医学研究中心和邵逸夫医疗中心的建设。
上世纪80年代,邵逸夫向浙江省政府提出,希望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在杭州建造一所现代化的公立医院,由他捐赠7000万港元和400万美元,浙江省配套。1994年,邵逸夫医院正式开业运行。建院伊始,邵逸夫即邀请美国专家参与管理。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向记者回忆说,2004年邵逸夫医院建院十周年之际,邵逸夫与夫人一起再次来到医院,看到医院运营成绩斐然,感到很高兴。“他希望邵逸夫医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和服务理念,造福更多浙江人民。”
邵逸夫迄今累计向内地捐赠款物超过40亿港元。他曾出资协助保育敦煌壁画;为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捐款;设立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以奖励数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卓越研究。中国科学院在1990年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跨越百年的传奇人生终于谢幕,邵逸夫的逝世引发了普遍的怀念。邵逸夫生前捐助最多的是教育事业,受惠学校千余所,全国各地的校园里都能看到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逸夫楼”已经成为中国校园里一道别致的人文风景。今天网络上流传的一副挽联,生动地道出了许多莘莘学子与这位从未谋面的老人之间的情缘:“百年观云涛,从此空院无光影;千楼荫学子,至今石基有公名。”
在位于杭州的中国计量学院,近百名学生今天自发来到学校邵逸夫图书馆,在刻着邵逸夫先生头像的玻雕立屏前手捧蜡烛,静默肃立,怀念这位老人的善举。大学生沈葛说:“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人,能够做到回馈社会,为大众树立了榜样。他的精神将长存我们心中,陪伴我们成长。”
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与邵逸夫交往甚密。今天他向记者回忆,邵逸夫为人低调,生活简朴,不尚奢华。“他对国家怀有深厚感情,多次到内地游历,走过大半个中国,由衷赞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国内发生重大灾害,邵逸夫总是在第一时间捐款。”张浚生说,“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浙江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