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发展枫桥经验 深化平安建设

象山网络民情会办中心——

社情民意一站通

  本报记者 沈吟 陈纪蔚

  县委报道组 陈光曙

  国庆长假期间,象山县城新华河畔,很多居民专门跑来与4座美观实用的新石板桥合影。而数月前,居民要到对岸去很麻烦:要么绕行几百米远的主干道,要么从年久失修的人行便桥上通过。

  促成新桥这么快修建,源于数月前象山港论坛上的一个帖子。今年初,网友“tashan”在论坛上发帖反映:新华河上有一座人行便桥铁板生锈严重,希望及时修理。

  象山网络民情会办中心的舆情监管员很快就看到了帖子。工作人员迅速摘抄帖子内容,整理成投诉件,呈送到中心负责人李世平的桌上。“督促县住建局处理。”李世平在投诉件上签下了意见。

  会办中心成立以来,工作人员对网上舆情实行全天候收集、评判,并根据危急程度作出红、橙、蓝三级预警,及时处置突发网络舆情。

  接到投诉件的县住建局,迅速派人前往现场核实情况,下决心要修桥,但修桥要资金,修在哪里要规划……这些,都不是一个部门能解决的事。于是,他们向会办中心反映情况。

  会办中心当即决定,牵头规划、住建、城管、交警等部门一起再到现场查看,联动处理,敲定建新桥、拆旧桥的整改方案。

  9月初,4座崭新的石桥出现在群众面前。新桥全部采用石材,比老桥宽一倍多,两侧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居民过桥时再也不用战战兢兢了,大家纷纷称赞:“这些桥修得好,是真正为民着想。”

  【背景】

  2012年4月,象山县整合县投诉中心、县长电话受理办公室、县舆情信息中心、象山港网站、81890象山分中心和县公安局网警大队等6个单位的职能和人员,成立网络民情会办中心,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以前容易多头投诉、多头办理、多头回复,部门之间还存在推诿现象,现在群众投诉都能一站式解决。

  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已受理群众投诉咨询反映5.5万余件,其中投诉反映1万余件,咨询服务建议4.5万余件,意见建议260余件,办结率98.3%。

  【访谈】

  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王侃:象山的网络民情会办中心是一项很好的社会管理创新举措,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一方面,它拓宽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全天候的服务,加上主动搜索民情,便于反映问题、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它又整合了多个部门的资源,提高了政府解决问题的效率。在运行过程中,网络民情会办中心发挥了信息枢纽作用,高效受理投诉并解决问题,这既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又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相契合。


浙江日报 发展枫桥经验 深化平安建设 00008 社情民意一站通 2013-10-12 3203200 2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