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走读

镇海庄市八旬老宅变身家居博物馆——

庄熙英宅,余馨绵延

  庄市街道是镇海区的一条老街。清康熙年间,原先互不沟通的河漕被疏通出一条河道,两旁则铺设为买卖街道。自此,奉化、慈溪的蘑菇、冬瓜和青菜,河头、汶溪的木柴,余姚的碗盆都通过船运抵达,使这条小街成为镇海最繁荣的街道之一。

  时至今日,这条清初建立的老街依然摆满各色蔬果、鱼虾,往来居民络绎不绝,热闹祥和,一旁的庄市河水静静流淌,沉默见证一代代宁波人从这里出发,再回到这里,带来新的变化。

  在庄市河两岸众多古民居中,南侧41号的庄熙英宅乍看并不起眼,走进去,却别有洞天。这个已有八旬年纪的老宅,盛装着庄市的悠悠过往。

生活着的

家居博物馆

  穿过狭窄弄堂,走进庄熙英宅,一眼瞥见前院角落放着几缸荷花,笼中的鹦鹉自顾自喊着“你好”,狗仔在庭院里慵懒地打着呵欠。仍住大宅内的林翠珍老人已年近九十,她正坐在屋廊下向我们微笑致意——显然,我们并不是这里的第一批客人。

  这是一座寻常的宅院,主人一家仍在这里过着最平常不过的生活;这也是一座不寻常的宅院,因为这里是镇海区第一家私人博物馆。

  庄熙英宅的建造者庄东成是林翠珍的公公,经营山货行发迹后于1932年兴建此宅。庄熙英宅的主体建筑是三间两弄楼屋,为保存完整的硬山顶式建筑。前后明堂,东置花园,广植名贵花木,北有竹园,现存面积约2500平方米,陈列的各类家具、器具及其他工艺品共4000余件,其中不乏具有收藏和研究价值的珍品。

  庄东成生前曾嘱咐子女:“团结和睦,继承祖业,发扬光大。”子孙们牢记先祖遗训,近百年来千方百计维持着原貌。小到形状年代各异的锁、女红器物、木炭火熨斗,再到盛米的鼓凳、姑娘出嫁时用的竹璜食盒、寓意“早生贵子”的子孙桶、古色古香的洗脚盆、温州产的牛皮行李箱,大到镶铜镜的梳妆台、玻璃柜、“吃喝拉撒睡”全部包办的踏步床……全都完整保留着,散发出旧时光的悠远魅力。

  年过七旬的镇海文化研究学者洪余庆先生,说起这些珍贵物件宛如回顾一部历史,“像这个福禄寿龙凤图案,很有价值。”在盒盖上的竹璜画边,有一颗细小的铜钉子,透露出庄宅能完整保存诸多历史物品的重要原因:文革期间林翠珍曾将各类可以拆卸的物件分散藏匿,于是这些物件得以保留,后来再行拼贴组合,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林翠珍的孙子庄剑华,带我们参观宅院。走到大宅二层的走廊上时,他提醒我们注意看头顶上的雕花月梁,“你们看,这都是当时雕刻的图案,是不是特别简朴生动?”说话间,他又推开一扇窗,提醒我们仔细看窗外的庭院。水泥地上的莲花图案是平安和睦的象征,据洪余庆介绍,这块水泥地显示了当年建宅时的样貌,是历史的见证。

  在走廊东西两侧的廊门上,绘有彩色版画《三国演义》故事和吉祥宝瓶花草等图案,檐廊两头,是寓意万事如意的卍字墙。屋子里,还能看到当年装进口饼干的铁盒、上海中华厂出品的泰山牌保温杯、无线电收音机上的彩色婚纱照片……随手拉开麻将桌的抽屉,竟翻出张浙江省的25克粮票和些许硬币。大宅里的每一个物件,都讲述着一个绵长的故事。

  如今,林翠珍老人和儿子庄兆美夫妇、孙子庄剑华三代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宅子里。厨房里,先进的现代厨具设备和老式的三眼灶并存。每逢宾客光临时,老式的炉灶还能派上用场,而游客们也特别喜欢围着老灶台拍照。

  林翠珍所居住的房间,仍沿用着最为传统的木式家具,用庄剑华的话来说:“你们要看骨木镶嵌家具,要去我奶奶的房间,要看西洋客厅到楼上。”庄氏传人宁静地守护着这份历史,也用开放的姿态,赋予了这座家居博物馆旺盛的生命力。

中西合璧的家居陈列

  在庄熙英宅的二层,有一间西式餐厅,门扉上镶嵌着进口五彩玻璃,墙壁漆成白色,屋顶嵌着西洋式雕花,餐桌餐具都与传统的中式家具截然不同:银盘洋刀简洁大方别具风情,一旁的小脚桌上还嵌着彩色瓷砖。而在餐桌后方的摆设中,既有西洋式的花瓶,又有中国传统的福禄寿瓷像、红釉花瓶、麒麟像,两边还摆着青花瓷的花瓶,中式物件、西式装潢混杂其间,却并不觉得突兀,而是产生了中西合璧的新奇体验。

  庄熙英宅中,有很多宁波特有的传统家具——骨木镶嵌家具。宅子里的家具横跨了清代、民国、现代三个时代,展现出不同时代的特色。民国时代,封建旧风尚与民主主义新风尚交错,民国家具也改良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某些功能,其中部分工艺被洋机器替代,大量采用了磨边镜子、西洋花饰,在用途的合理性、便捷性上也有所提升。在古色古香的踏步床檐上,能看到西洋式的彩色广告招贴画,风格交错而迷人。

  在宅子的橱柜里,还存有当年的洋线、洋布、灯泡,甚至还有一个洋气的巧克力盒,盒子上的英文单词“chocolate”显示出主人当年的新潮。它们像是刚被匆忙离开的主人留在那里,时光戛然而止。

  这样的中西合璧既是时代特色,也是宁波帮文化特色的体现。庄市是宁波帮文化的“摇篮”,当年的庄市人背井离乡、白手起家,靠着勤奋、诚信,在商界拼出一片天地。如今的庄市,依然流传着商业巨擘包玉刚、邵逸夫、叶澄忠等人的故事。其中,创办了叶氏义庄的叶澄忠,曾经进口美孚的火油来做生意。这些出外奋斗打拼的庄市人,勇于接受来自新时代的挑战和冲击,也善于从外来文化中汲取精华为己所用,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对西方文化的独特解读,这些,都在他们返乡建设的宅院风格中体现出来。

  具有长远的关注世界的眼光,使得庄市这个海边小镇傲然矗立在浙东平原。如今,这里是浙东著名的侨乡,林翠珍老人一家三代的亲人遍布加拿大、西班牙、日本等世界各地,每年他们仍会回故里扫墓,看一看祖宅,这是对家的追寻,更是对故乡的持续不断关注和关怀。

余馨绵延的家居内涵

  共有五子四女的庄东成,生性乐善好施。大宅堂屋正上方悬挂着“积善堂”的匾额,意即“荣名以为宝,积善有余庆”,诉说着庄东成一生“多积德、多做善事”的美德和信仰。庄东成去世前留下了要保护大宅的训言,而后代也给予了足够的呵护。庄熙英是庄东成的儿子,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上海解放后创建华中银行、上海银行,1978年起任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处长等职,曾为我国经济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在庄宅一楼东侧的走廊里,陈列着林翠珍的儿子——庄兆美所收藏的各类珍酒。庄剑华介绍说,父亲对收藏非常有兴趣,比如有两个大罐子里泡着五步蛇,“这种酒我父亲偶尔还会喝的,非常滋补。还有些酒是他从昆明带过来的。”庄东成经营山货生意数年后,靠着自己的信誉创建了全兴行酒业,其产品酒香浓郁、口感香醇而远销上海等地。庭院西侧里盛满檐前水的数只水缸,原本正是用来酿酒的,现在静静地立在庭院角落。

  庄剑华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修缮宅院的费用,基本都是靠父亲庄兆美出租家里其他的房产来“以房养房”。现在,在庄市街道和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的支持下,老宅变身家居博物馆,陆续整理各类展品加以分主题陈列。

  “我们家东西很多的,前段时间整理旧钱币,都整出了一大箱子。”庄剑华用手比划着。作为“80后”,虽然很多器物他自己并没有用过,介绍起来却充满感情。“前段时间社区组织孩子们来我们家参观,小孩子对于枯燥的历史并不是很感兴趣,但他们喜欢好玩、有趣的物件,都围着我家的无线电收音机研究。而老人家呢,就对我们家实用的物件有兴趣,就像食盒,我们留了一个,谁家要是嫁女儿,可以借去用。”

  洪余庆则认为,老宅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这些老物件来讲老底子的故事,能让更多人知道,当年的宁波、当年的庄市是怎样的。”

  就这样,庄熙英宅的主人们静默地守护着历史,传承着庄东成老先生“积善迎祥”的理念,将私宅中的物件无私地展示分享,也为宁波帮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提供了生动的原始资料。

  出门再看那沉默的庄市河水,虽然静默,却一直载着宁波帮文化的浪花,余馨绵延,故里飘香。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19 庄熙英宅,余馨绵延 2013-09-24 浙江日报2013-09-2400009;浙江日报2013-09-2400010;浙江日报2013-09-2400011;浙江日报2013-09-2400012 2 2013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