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经济·创富

外资企业越来越“国民”——

浙江外企获批“债转股”

  本报杭州1月12日讯

  记者 颜伟杰 通讯员 朱晓萍 

  

  经历近一个月的等待后,浙江嘉兴伯林顿纺织和康龙纺织这两家外商投资企业,终于拿到了办理债权转股权后的营业执照,成为我省首批拿到外资“债转股”营业执照的企业。

  今天上午,记者从浙江省工商局了解到,随着今天《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债权转股权审批登记暂行办法》的正式出台,在浙外资企业的“债转股”渠道也随之敞开。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在浙江的外企也可以利用债权增资融资。”省工商局企业处处长吴宝川介绍,凡浙江省范围内的公司制外商投资企业,债权人是外方股东、债务人是被投资公司的,都可以申请以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变更出资方式。

  出台《暂行办法》是在内外资企业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统一内外资企业出资政策的需要。吴宝川说,这也是内外资同等“国民待遇”的体现,使外资企业也可以享受到债权出资政策带来的实惠,更好地发挥外资在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据记者了解,去年4月,针对国内企业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各种股权投资基金在工商登记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浙江省出台《股权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登记办法》,打通了民间资本对接产业资本的通道。

  “‘债转股’让外资企业不必拘泥于现金出资的形式参与企业增融资,便利了增融资操作性,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企业的现金压力。”浙江华瓯创投总经理黄金明分析,允许外商的债权转化为股权,拆除了资本流动壁垒,减少了公司负债,在总资产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净资产,有效改善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使外商投资企业轻装上阵,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此前,外商持有的债权只能以被投资公司的负债形式存在,除了要求企业按照约定积极履行债务外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实现债权。另一方面,被投资公司有通过增资扩股进行资产重组的意愿却找不到有实力的投资者。两者的矛盾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目前,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1629户,投资总额1832.3亿美元,注册资本1069.4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浙江日报 经济·创富 00006 浙江外企获批“债转股” 2011-01-13 nw.D1000FFN_20110113_14-00006 2 2011年01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