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的追求
童桦
中国艺术节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愈办愈盛。那些红男绿女织起的盛景究竟为我们送来什么?又带去什么?我想,这应该不仅仅只是不同艺术形式的展现,更在于艺术这种文化形态背后所诉求的精神。
就像浙江婺剧团王奕平团长所说,融合其他剧种理念和科技手段的新婺剧,已经有了金华、丽水等地的数十个戏迷QQ群,其中不乏30岁以下年轻人的身影。传统婺剧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因何在?他说,从中能得到多元的知识,丰富自身文化底蕴才是现代年轻人最为看重的。
九艺节,让全国各地的艺术形式站在同一平行线上。如何在纷繁的15天里,开个好头,让那些站在门外维持秩序的年轻志愿者也能明白各大剧种的精彩在哪里,动人在哪里;如何让人们在游戏、网络的同时,放眼全国的文化艺术,激发想象,这才是九艺节所应诉求的启迪。
在同一时间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中,美国馆“鹰巢”是所有场馆中开建最迟,建成最早的,美国人的专注精神在此一览无遗。就如上海市长韩正所说,如果能让忙于学习的孩子走出课本,去看看世博各大场馆,去体悟别的国家多样的文化结构和精神世界,哪怕只是领悟到其中的一点一滴,未来的希望就会羽化成蝶。
幸运的是,在中国文化繁忙交融之际,我们能够同时看到处在同一时空下的九艺节和世博会。两相比较,它们的相交点正是对下一代的启迪,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希望,以及对价值观的进步和个人、群体的人文底蕴要求。而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