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建国大业从这里起步
· 香港艺术节
亚洲最成熟的艺术盛事
· 阅读链接
· 《大英百科全书》邀网民编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建国大业从这里起步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剧本创作散记■王兴东
■王兴东
  城南庄,像磁铁一般吸引着我,时间再紧,路途再远,花多少汽油钱,我也要亲眼看看毛泽东险些被炸的地方,去拜谒人民政协最初胚胎的圣地。

  我是从石家庄租的捷达车,赶早跑了一个半小时,先到了西柏坡,参观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挥三大战役的指挥所。我问一个导游,城南庄离这里有多远?她说,我们搞红色旅游的,一般不到那里去,道路有些远。

  出租车司机有些为难,没去过,路不熟,怕晚上不能准时返回交车。我只好向他说明意图,我是为创作电影剧本《建国大业》到河北采访的。我随便问他,知道新中国是怎么建立的吗?他只知道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的。我问他毛主席是怎么当选国家主席的?他憨笑着摇头。像他这样三十岁出头的人,大多不知道共和国是怎样建立的。于是,我向他解释,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而后,建立了共和国。毛泽东是在第一届政协会上当选了新政府的主席。我要写的就是“开了一个政协会,建立一个新国家”的故事。司机听出了兴趣,但还是不理解城南庄与建国有什么关系?

  我们放弃在西柏坡吃午饭再走的计划,饿着肚子,离开了西柏坡,向90公里外的保定市阜平县的城南庄奔去。捷达车沿着太行山脚下曲折的山路奔跑,我们一路问道一路前行。路况越走越糟,进入阜平县境,找到城南庄已是下午三点了。

  绕过一个商业街道,看到那片修缮一新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宽敞的广场环抱着纪念馆的主楼,白色的花岗石装饰得庄严肃穆,馆名是薄一波所题写。纪念馆分前后两部分,后院是司令部旧址,也是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前边有18间陈列馆搞得很有规模,馆内珍藏着许多原始照片和一些实物。

  走进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存照,扫描到我的脑海里。走在晋察冀军区的陈列馆,令我感到六十多年前解放区的信息扑面而来。正是解放战争连连取得胜利的时刻,中共中央在1948年发表了“五一口号”。

  当我看到发表“五一口号”的那张《晋察冀日报》摆放在显赫的位置,恰似找到源头的感觉。这是最先将“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口号公诸于世的报纸。六十个春秋过去,依然可以寻到孕育人民政协的胎记。我久久地伫立,默读,拍照,大厅里静悄悄的,没有任何人。

  讲解员告诉我,当时《晋察冀日报》社长邓拓接到通知,说有重要文章要发表,就从二里地外的新房村急急来见毛主席。当他接过《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看到第五条口号“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毛泽东亲笔写在原稿上的,非常激动。这意味着要建立新的国家,召开一个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参加的全国性的政治协商会议。因为此事重大,所以,他为了慎重起见,又把打出的清样,再拿给毛泽东亲自审改,最后以“新华社华北三十日电”发表了。

  口号一经公布,立即得到了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的热烈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已成众望所归,八方闻风响应。“五一口号”吹响了召开政协会议的动员令,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步履从此开始起步。

  我走出展览大厅,步入后边晋察冀司令部。这里与农家大院没有区别,两棵梨树掩映着毛泽东居住的地方。就在那间小屋里,那盏油灯下,毛泽东挥笔敲定了“五一口号”,一项建国大计在这里生成,人民政协的思想、民主与团结的主题,就在这陋室的油灯前点燃,一直照亮了1949年9月21日北京中南海第一届人民政协召开的灿烂灯火。六十年后又燎原到全国各省、市、县三千多个政协组织,激励着全国60多万政协委员们。

  站在毛泽东居所门前,看到那炸弹皮留在房前木柱上的深刻弹痕,讲解员向我讲述着毛泽东涉险被炸的故事:“五一口号”发表后,5月18日早饭时,城南庄上空发现了两架国民党军用飞机,一架侦察机,一架轰炸机。聂荣臻司令员大吃一惊,意识到情况危急,涉及到毛主席的安全,马上让警卫人员通知毛主席躲避到防空洞去。他一边布置防空火力一边跑到毛主席住处。

  警卫员解释说:“主席工作一个通宵,刚刚上床睡觉,不能叫他。”

  聂荣臻急了:“不行,赶快叫醒主席,敌机就要来轰炸了。”果不出所料,两架美制B—25轰炸机已经盘旋在城南庄上空,听到了轰鸣声。

  毛泽东醒来,镇静了一下情绪:“飞机来了有什么慌的,他怎么知道我毛泽东在这里?投炸弹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送来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哩。我呀,照样睡我的觉。”

  毛泽东睡意未减,不想离屋。聂荣臻听到外边飞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了,立刻严肃起来:“主席,我要对你的安全负责,你必须离开。”随即命令警卫人员:“快拿担架!把主席抬走!”于是,毛泽东被秘书和警卫人员放在担架上转移到房后的防空洞里。没离开多时,就见一颗炸弹正落在毛主席居所前,两间房子的前墙都炸塌了,屋里的东西砸得一片破碎狼藉。

  解说员指着嵌进门亭柱子里的几个弹窟窿:“多险呀!小院门口那边,还落下一颗炸弹,幸亏没响,是哑弹。这次空袭共投下四颗炸弹!”我非常敬佩聂荣臻的果断,不然,那后果不堪设想。当然,从电影剧作的角度看,毛主席遭遇惊险危机,为电影提供了紧张惊险的戏剧场面。

  我回到毛泽东的旧居前那根深嵌弹痕的木柱前,弹痕已深刻在我的心中,人民政协最初的创建,就是迎着炮火硝烟走过来的。此时,我的眼前浮现出:冯玉祥将军接到毛泽东从城南庄发出的邀请,为了参加政协会议,离开美国途经黑海遇难身亡;李济深为了响应政协会议从香港冒险北上;张澜先生在上海不顾反动派的监视和暗杀,毅然支持召开政协会议;杨杰将军在香港寓所被特务杀害;新疆的5位政协代表在赴会途中,飞机遇难全部牺牲了……

  我用手抚摸着深嵌弹痕的木柱子,想到创意并发起人民政协会议的毛泽东与中共领导,想起那些积极参与创建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的领袖们,想起那些因为参加第一届政协而被反动派疯狂地截杀而牺牲和遇难的委员们。我再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时候,我会从那国歌声中,从那政协会徽里,从那面五星红旗间,感悟到创建人民政协的第一届委员们的博大情怀,我会格外珍重政协委员的使命和责任。

  我用手抚摸着深嵌弹痕的木柱子,《建国大业》剧本找到了真实而惊险的开端部分。我把这个收获告诉了合作者陈宝光,他也特别兴奋,感谢城南庄!数码相机留下了这一天所有写照,直到傍晚,我还没有吃饭,耳畔却一直响着“五一口号”那穿透历史的回声……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建国大业》编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建国大业从这里起步 ■王兴东 2009-3-13 48256F32002924A64825756E00307A82[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