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让科学在中国流行起来
科普博客受到全球网民热捧
· 地震专辑一举成名
要把科学的果肉献给大众
· 松鼠们遍布全国各地
虚拟的网络组织有望“落地”
· 科学松鼠会:
嗑开科学的坚果
· 用文字传播科学之美
一个生物学博士的科普梦想
· 科学松鼠会
宣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松鼠们遍布全国各地
虚拟的网络组织有望“落地”

  “科学松鼠会”的作者们遍布全国各地,他们通过内部论坛、MSN群进行交流讨论。有些网友已经交往半年多还没有见过彼此,也有不少通过“科学松鼠会”这个平台在全国各地串联、交友。

  “认识朋友,开阔眼界。”小松鼠红猪说,对他而言在松鼠会上总能找到和自己惺惺相惜的朋友,在上海接待各地小松鼠也成了他目前的重要社交活动。

  “科学传播工作者是一个很小众的人群……我们在这里,每个人都可找到想交流的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研究生余恒说。他是几位“松鼠元老”之一,也是“松鼠会”的技术负责人。

  “松鼠”之一,北京大学心理系学生侯悠扬说:“‘松鼠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可以发挥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了解大千世界的窗口,更是广交好友的好地方。”22岁的她曾在四川地震期间写了一篇《走出灾难后的梦魇》,被一些网站转载。

  “松鼠”们大多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他们眼里,未来刚刚展开,有无数可能性在等着他们。

  《牛顿科学世界》主编唐云江说:“中国的读者科学素养普遍不高,非常需要能激起兴趣的文章。”唐云江说,目前中国拥有超过100本综合科普报刊,加上专业类报刊和各种报纸杂志的科学版,它们对科学文章的需求量大,渴望各种不同专业、不同视角的科学作者。

  通过组织“科学松鼠会”,姬十三和其他“松鼠”发现,中国的科学爱好者人数众多,只是他们在各个专业领域中的层次差别大,这导致了对科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别。

  2003年,有关针对全国成人公众(16~69岁)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很低。后来的相关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提高,但是,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城乡、经济发展地区的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仍存在差异;城乡不同收入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差异。

  “下一步,‘松鼠会’打算按难易程度为文章分类,帮助受众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难度高的就是‘嗑掉大牙’,简单的就是‘入口即化’。”谈到松鼠会未来发展规划,“松鼠元老”之一姚笛说。

  据姬十三介绍,“科学松鼠会”已经和不少国内知名媒体合作,将小松鼠们的业余写作推荐到平面媒体上发表,“既让作者获得一定的收益,也可以扩大科学文章的社会影响力。”

  “我觉得松鼠会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让媒体和科学作者找到对方。”红猪说。而在月底,科学松鼠会作者们的精选集《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也即将出版。

  成名于网络的“科学松鼠会”目前正积极开展“落地”活动,比如在北京已经举行了2次看片会放映一些经典的科学纪录片,由松鼠会中的专业人士来点评并回答观众提问。“下周这个活动也将在上海举办。此外几位松鼠还通过各种渠道让社会关注肌营养不良这种疾病,让全社会关注到这种极少数人的疾病。”姬十三说,“‘科学松鼠会’将以博客、书和社会活动,来演绎‘让科学流行起来’的理念。”

  “科学松鼠会”的作者、文字编辑人员以及博客镜像维护人员都是志愿者,完全凭热情工作,“以后工作一忙或者兴趣转移的时候,如何找到继任是个问题,我们希望新鲜血液加入。”红猪说。

  (本报综合新华社、《东方早报》等相关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松鼠们遍布全国各地
虚拟的网络组织有望“落地”
2008-12-8 浙江日报000102008-12-08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