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厨师、老饕和她的书店
· 外国文学杂志
集体进入了“寒冬”
· 网络收费阅读
开始掘金了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外国文学杂志
集体进入了“寒冬”

■石剑峰
  老牌外国文学杂志《译文》经历过七年的风雨后,终于走到了尽头。本月,最后一期《译文》悄然上市。而无论是刚停刊的《译文》还是勉强维系的《外国文艺》、《译林》和《世界文学》,这类外国文学翻译杂志都面临读者不断流失的尴尬处境

  事实上,发行量低、资金难以为继,一直是套在不少杂志、期刊头上的绳索。《译文》杂志停刊消息传出时,外界最初的猜想也是因为杂志每年带给出版社巨大的资金亏空。

  但《译文》杂志主编吴洪说,杂志停刊不完全是经济原因。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则说:“《译文》创刊以来,它的发行量一直不大,为《译文》杂志,出版社已经贴钱那么多年,做杂志的钱还是亏得起的,现在才决定将杂志停刊主要还是出于出版社做杂志的策略原因。关掉《译文》,集中力量做《外国文艺》,将《外国文艺》做成专业翻译类期刊。”

  《译文》全名是《外国文艺·译文》, 2001年《译文》杂志创刊时,汇集了一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名流学者和翻译家,“不少学者、作家、译者通过这个杂志聚集起来,这也是杂志这些年发挥的作用之一。”但同一家出版社的《译文》和《外国文艺》,在选题、定位上存在不少重合。韩卫东表示,明年的《外国文艺》各方面都保持不变。

  除了上海译文出版社主办的《译文》和《外国文艺》,国内较知名的外国文学翻译杂志还有《译林》和《世界文学》。

  由译林出版社创办的《译林》,定位与《译文》相比更通俗。《译林》编辑许冬平表示,《译林》的通俗化道路使它拥有更多普通读者。不少曾在《译林》上刊登的文章,现在已完整翻译出版,《译林》也成为出版社出版选题的一个来源。

  处境同样不太好的《世界文学》,在1980年曾有过每期发行超过30万的纪录,而目前发行不足以填补亏损。杂志主编高兴表示,《世界文学》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国社科院的支持,它的读者群相对比较狭窄,刊登的作品有相当部分来自社科院学者的译作。

  无论是刚刚停刊的《译文》,还是勉强维系的《外国文艺》、《译林》和《世界文学》,这类外国文学翻译杂志都面临读者不断流失的尴尬处境,目标读者也从最初的普通大众逐渐转变成少数圈中人或爱好者。

  期刊杂志退市之声在2008年此起彼伏,就算在阅读率很高的日本,今年以来,也已有《月刊现代》(讲谈社主办)、《论座》(朝日新闻社主办)、《主妇之友》等著名杂志相继停刊。《读卖新闻》日前刚刚宣布,今年12月1日《读卖Weekly》发行完之后将停刊,而该杂志已经有65年历史。今年4月,中国台湾著名的人文刊物《诚品好读》也宣布休刊。

  文学期刊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辉煌一时,发行百万份的也不在少数。但进入1990年之后,几乎全部的文学刊物发行量都一直往下掉,不少刊物还相继关闭。不过依然有些文学刊物保持着当年的影响力,坚守文学阵地,活得也还不错。

  比如以《收获》、《当代》、《十月》、《人民文学》、《小说月报》等为代表的老牌刊物,“以不变应万变”,它们的发行尚能支持杂志运营。但也有不少传统文学刊物走在文学边缘,小说、诗歌等“纯文学”作品数量减少,文化随笔分量增加,从文学转向泛文化,其中以《天涯》、《作家》等为代表。当然,也有更多传统文学期刊为迎合读者口味和市场,完全改变了面貌。

  年轻读者有他们自己喜爱的文学刊物,比如靠新概念作文重新被发现的《萌芽》,比如每期发行都有几十万份的《最小说》等青春文学杂志。正如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所言:“杂志要与时俱进,杂志要有自己的定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外国文学杂志
集体进入了“寒冬”
2008-11-28 48256F32002924A64825750E0020E387[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