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2008中国丝绸与女装
博览会昨在杭开幕
· 三代炉具看巨变
· 纪念陆俨少诞辰100周年活动在京举行
· 记录创业历程 传承创新精神
· 浙江援非医生著作在马里出版发行
· “巨能”涉嫌问题注射液已得到全部控制
· 民间绘画展示浙江新疆25年生活变迁
· 近六成被调查婴幼儿从未喝过母乳
· 杭州将禁止外地电动车在市区通行
· 和风抚心扉 细雨润无声
· 浙江产橘子可以放心吃
· 三大展会昨在义乌开幕
· 全省首个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昨启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和风抚心扉 细雨润无声
——我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袁 艳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正如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所唱,未成年人犹如娇嫩的花朵,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的沃土。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浙江实际,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510”工作思路,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各司其职、社会支持、学校和家庭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格局,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用爱的雨露滋润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1200万未成年人,就像美丽的花朵绽放在全省各地。

  精神洗礼无处不在

  ——“三位一体”,编织德育网络

  每天下午放学后,家住舟山定海合源社区的孩子们总是喜欢奔向社区开办的“未成年人成长俱乐部”,和小伙伴们一同玩耍,一起学习,而俱乐部的志愿者大姐姐、大哥哥们还给他们讲故事、辅导功课。

  学校、家庭、社会,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大关键环节。我省整合各方资源,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使三者融为一体,真正让青少年德育实现三者“无缝对接”。

  学校是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杭州钱塘外语学校“手拉手”项目,让高年级学生结对低年级学生一同成长;温州第八中学将生命教育纳入课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全省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在全省中小学校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各地各学校主动推进德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之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近年来,一所所倡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长学校”在全省各地诞生。在湖州,“亲子沟通、快乐成长”百场家庭教育大讲堂,开进学校、社区、农村,近距离传播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在仙居,“父母学堂”延伸至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家长们不出门就能学习“充电”。目前,全省已有各类家长学校14000多所。

  社会是未成年人的“大学堂”,社区是孩子接受社会公德教育的“大家庭”。各地通过创新载体,引导和激励孩子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宁波市在社区开设“四点钟学校”,德育讲师团、社区教育志愿团和业余辅导团为青少年释疑解惑,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今年,我省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结合“5·12”大地震,进行“爱的教育”,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一群群可爱的“爱心小天使”、“社区小义工”、“文明小使者”活跃在全省各地。

  众手托起纯净的蓝天

  ——“五大工程”,优化成长空间

  76岁的乐清离休干部仇梅珍被当地的孩子亲切地称为“仇奶奶”。帮扶家庭困难的孩子、引导失足青少年重返正途、巡查网吧……几年来,作为“五老护苗”志愿者的仇奶奶无私地把爱奉献给“孙子辈”的孩子身上。在温州,有2.8万多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124支“五老护苗”志愿队,投身关爱下一代的事业中。

  正如仇梅珍老人所说:“孩子们的事,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党委、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全社会一起努力。”近年来,全省上下积极参与,通过“五大工程”,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纯净的蓝天。

  ——阵地工程,搭建文化平台。

  校外活动场所是未成年人接受科学知识、社会知识教育,践行道德礼仪的摇篮。我省曾在全国率先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博物馆,率先建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评估制度和评价标准,并不断挖掘阵地新资源。绍兴利用名人荟萃的优势,开辟各种名人教育实践基地。舟山培育24个集纳仁、忠、孝、善、勤等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如今,全省的孩子们可以免费畅行于100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精品工程,打造精神家园。

  “‘爱’不是嘴上说的,我们应该用行动来证明。早晨下楼时,帮助邻居老奶奶拎东西;到了学校,向老师问好;同学有难题不会做,帮他解决困难;看到不文明行为,立即阻止;回家了,帮爸妈做些家务……”这是杭州求是小学一名学生读了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一书后,在日记中写下的感悟。

  近年来,我省积极鼓励创作出版机构,多“生产”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陶冶未成年人道德情操,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优质文化产品。“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我省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未成年人读书节,倡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仅去年,全省就创作出版了2000多种形式多样的少儿读物及系列“口袋书”;影视动画生产量达22部1万多分钟,有9部获优秀动画片,居全国第一。

  ——绿网工程,构筑绿色空间。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开阔未成年人视野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会乘虚而入。去年,全省组织13万人次,共检查23.8万多家网吧等文化经营场所,屏蔽非法游戏网站2000多万次。我省采取堵疏结合的方法,抢占德育网上阵地,连续多年开展“文明上网、上文明网”活动,倡导网络文明新风尚。今年清明节,以“责任与使命”为主题的缅怀革命先烈网上祭奠留言活动中,相关网站点击量达2500万人次,留言5.4万多条。各地探索的“红领巾网络文化”、“红盾进社区进学校”、“校园博客行”等活动,为孩子们构筑起健康的网络空间。

  ——净化工程,营造健康环境。

  去年,全省各部门联合行动,共收缴非法出版物154.27万册(盒),取缔无证经营户3228家,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荧屏声频环境。

  ——帮护工程,撑起关爱蓝天。

  同在一片蓝天下,携手相助共成长。全省通过实施“春泥计划”,优化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环境,以代理家长结对留守儿童、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爱心救助基金等多种形式,将社会关爱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扶持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

  一枝一叶总关情

  ——“十件实事”,桩桩皆暖人心

  日前,杭州萧山义蓬镇第二初级中学迎来了两位特殊“老师”——萧山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的检察官。两位检察官还带了以20个真实案例为基础自编的普法教材《你好,刑法》,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普法课。

  开展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春雨行动”,是我省2008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之一。今年以来,全省法律界人士纷纷走进校园,将法律知识送进学校。

  孩子们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和效果”、“流动少年宫进农村”、“评选未成年人最喜欢文化产品”……去年,为全省未成年人“量身裁定”的“十件实事”项目已一一“落地”,一件件办到心坎里的实事、好事,给全省各地的孩子带去了温暖和欢乐。

  今年,我省又“捧”出了一件件送给未成年人的沉甸甸的“礼物”。“中小学生‘阳光心理’建设”、“深化网上‘扫黄打非’行动”……“十件实事”件件显关爱。

  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做好事、办实事。如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已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在全省推广。我省各地联手推出一批面向当地未成年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实事项目:杭州每年推出十件实事和十项活动;温州开展“百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征集、百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墙体画廊”等“十个百”活动。

  和风抚心扉,细雨润无声。一个多彩的成长乐园正在全省形成,1200万未成年人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健康快乐成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和风抚心扉 细雨润无声 本报记者 袁 艳 2008-11-1 浙江日报000022008-11-01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