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经典浙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滕头村的三句顺口溜
· 23亿
“绿色订单”
从何而来?
· 全靠搭上“长三角”这趟快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滕头村的三句顺口溜
——访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

本报记者 杨军雄 奉化市报道组 王校美
  傅企平,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滕头集团公司总裁。他带领滕头村发展成为“全球生态500佳村”、中国十大名村、“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去年,滕头村实现社会总产值30.21亿元,创利税3.2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

  ——访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

  本报记者 杨军雄 奉化市报道组 王校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也让滕头村这个全国农村的先进典型信心百倍,更加坚定了发展目标。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滕头人已经品尝到了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建设生态、环保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的“甜蜜果实”。

  滕头村,这个位于东海之滨的普通村庄,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实现了从穷村到富裕村再到生态文明村的蜕变,荣膺“全球生态500佳”、全国首批文明村、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等60项世界和国家级荣誉。

  “这些荣誉来之不易!”傅企平这位土生土长的“带头人”,用三句顺口溜为我们展示滕头村的变化。

  第一句顺口溜听了让人心酸——“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

  在改革开放之前,滕头土地贫瘠,地形条件恶劣。村里有龙潭、涂田两畈土地,周围高,中间低,就像两只饭碗。一场大雨,积水难排;几天太阳,土地龟裂。

  最初的改变,就是为了“吃饭”。改革开放之初,滕头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造低产农田。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总投工43万工,铲除136个坟堆沙墩,新挖出万米渠道和1400米的环村河道,新造机耕路8500米,为解决温饱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滕头人并没有满足。当时,身为花木场场长的傅企平凭着对花木绿化工作的热爱,向村里建议利用花木场的优势改善村庄环境。“生活环境好了,大伙生活就舒适些,也可以提高村庄花木产业的知名度。”

  这个建议立刻得到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傅嘉良的支持。傅企平带着大家在田边地角栽果种苗,在房前屋后种草栽花,还给河道清淤,在河上搭起葡萄架。

  渐渐地,人们形容滕头村的顺口溜变了——“田成方,屋成行,绿树成荫花果香,清清渠水绕村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在花园里的滕头人第一次产生了分歧。那时,许多地方靠引进工业项目获得了丰厚收益,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滕头村工业起步早、发展快、经济园区渐具规模,自然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其中,一些造纸、电镀等大项目也希望落户。

  面对投资者给予丰厚回报的承诺,一些滕头人困惑了:该引进这些诱人的项目,还是守住绿色家园?

  值得庆幸的是村干部保护绿色家园的决心很坚定。傅企平说,村干部带着村民到那些引进了污染企业的地方。看到那里小河变黑了,空气不新鲜了,田里的庄稼经常出毛病……

  回到村里,大家达成共识,还定下一条规矩:绝不为一时利益破坏生态。后来,村里还设立了全省唯一的村级环境保护委员会,聘请市环保局退休的老同志当顾问,专门监督检查环保问题,对引进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至今累计否决了46项经济效益可观但可能污染环境的项目,村民们没有任何怨言。

  而傅企平的心中,还有一个信念: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

  滕头人科学规划,把服装、电子等无污染企业安排在村庄周围;把石材加工等低污染项目安排在远离村庄的工业小区,并配置高标准的环保设施。

  在农业上,滕头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和专业运作,建起了高科技蔬菜瓜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和农业观光示范区,形成精品、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格局。农民不再戴着草帽下地,而是穿着白大褂摆弄试管,让高科技的试管种苗远销法国、荷兰等国家。

  滕头出名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见多识广的傅企平敏锐地感觉到,以环保和生态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可以成为滕头最具特色的朝阳产业。

  这个想法,许多村民根本不信——“凭咱们这些花花草草,好赚钞票?这是小孩在开大玩笑。”

  现在,这个“玩笑”真的开大了。滕头村建起了“柑橘观赏林”、“将军林”、“江南风情园”等20多处旅游景致,推出时令蔬果采摘、动物竞技、阡陌车水等项目,突出农业观光的无限乐趣。1998年,滕头开始搞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了全国最早收门票的村庄之一。去年,滕头接待游客95.2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81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更是达到7500万元。

  如今,人们这样称赞滕头村:“花儿美、果儿奇,村庄变成风景区。”

  记者感言

  滕头人走的是一条朴实的绿色发展之路,他们秀美的家乡是生态省建设成果的生动写照。

  浙江从2003年7月起拉开了生态省建设序幕,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5%,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全国领先。尤为可喜的是,从各级政府到普通百姓,“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滕头人把环保、生态视作生产力,严把招商关,便是最好的例证。在村庄建设中,以傅企平为代表的村班子带领干部群众围绕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这一主题,做到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典浙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00003 滕头村的三句顺口溜 本报记者 杨军雄 奉化市报道组 王校美 2008-10-28 浙江日报000032008-10-2800008;浙江日报000032008-10-2800009;浙江日报000032008-10-28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