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庆特刊·读书
3  
PDF 版
· 书解
航天秘密
· 中国宇航员:
· 太空中航天员的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书解
航天秘密

■本报记者 竺大文 本报实习生 孙 晨
  神舟7号的发射成功,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对于喜爱探究的读者来说,仅仅观看电视直播肯定还有些不够过瘾。

  我们不妨去书店和图书馆浏览一番,寻找一些与航天有关的图书。相信这些从不同侧面描述、讲解和剖析航天飞行的读物,能够满足您对于航天飞行的热情。

  极目太空飞行

  太空飞行从来是人类的梦想。看过《星球大战》的观众会被影片中的科幻元素所吸引,不过在真实的航天飞行里,科学的严谨是首当其冲的。

  《航天员为什么能上天》,刚出的这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全面地介绍了载人航天的109个基本问题。重点介绍了如何选拔训练航天员、航天员在太空如何生活、航天员如何出舱活动、航天器怎样进行空间交会对接等细节性问题。

  在这本介绍航天知识为主的书里,我们也能读到这样的段落:

  “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还有老师常常指着天空,对我们说:‘蓝蓝的天空!’我们便会抬起头来,欣赏头顶上的湛蓝色天空。夏天的夜晚,天空上布满了闪亮的星星,偶尔还会有一颗流星滑过,拖着明亮的长尾巴,直到消失在夜空的尽头。遥远却又熟悉的天空,总是充满了神秘色彩,明亮的月亮上桂花树下的小白兔和美丽的嫦娥,是萦绕在我们脑海中不朽的传说。”

  这样的描述会让你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憧憬——“我要做个科学家”。而书的本身就像是一个圆梦的过程,从载人航天到运载火箭;从航天基地到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细致地描绘了人类梦寐以求的追天过程。

  另外一本,《神舟六号航天专家告诉你:100个航天秘密》,正如书名所言,由专家出面,更有权威性了。秘密也是千奇百怪,比如:太空中航天员为什么会长高?在太空中睡觉做梦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航天员往返时是否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载人航天器里是否有洗衣机?这些问题是不是很好玩呢?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嫦娥书系》是更系统的一套丛书,包括了《逐鹿太空》、《蟾宫览胜》、《神箭凌霄》、《翱翔九天》、《嫦娥奔月》和《超越广寒》六本科普著作。

  《逐鹿太空——航天技术的崛起与今日态势》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系统讲述了人类航天的艰难征途与发展,航天先驱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全书从人类早期的飞天梦一直讲到太空空间站的设想,书的本身就是一部航天史,中外航天历程“一网打尽”。

  最重要的是不光有详尽的史料记载还有航天飞船的内部构造解析,例如《登天云梯靠动力》,《火箭列车接力赛》,《云梯内脏细剖析》,另外还配有生动的图片给予不同侧面的讲解,具体形象。简直就是一部生动的航天百科全书。

  与此相仿,《走进新科学:航天》、《理解航天(航天器入门)》,是美国人塞勃的著作。这本书是航天学的基础入门教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向读者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介绍航天任务、航天器、弹道和轨迹、运载工具、任务操控系统等航天基础知识。图文并茂、结构清晰。

  如果这些普及性的读物还不能满足您对航天知识的追求,那么以下几本也许会吸引您:

  《航天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是由中国科协编撰的权威报告。

  《航天科技基础》则以基本原理为主线,力求系统地体现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和最新发展。这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相关专业大学生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可供航空航天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是航天科技活动感兴趣者了解航天科技知识,拓宽科学知识面的一本参考读物。

  《中国航天器》细说了中国航天器的各种系列,包括了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导航卫星、载人航天器七大系列航天器和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

  纵览航天历程

  了解了太空飞行之后,肯定还有不少读者更对航天的历史感兴趣。

  《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引用了美国人戈达德的话“很难说什么是不可能的,因为过去的梦想即是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现实”。全书讲述了世界各国在追求飞向太空的梦想过程,从加加林到杨利伟,如何一点点使之变成了现实。

  《中国飞天大传》是一本报告文学。这本书的重点是中国的航天事业。故事的开始是1956年一个夏天的午后,聂荣臻元帅正在翻阅《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的初步意见》。

  书中以中国火箭、导弹、原子弹、卫星和飞船的研制与发射历程为主线,以发射场为中心展开故事,从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相关决策内幕,讲到数十万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细节……这是一部中国航天历史记录史也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志。

  天泉、何建明的《天歌》,同样讲述了中国航天人的历程。在书中,特别让人感动的是那些书写失败的篇章。它不仅向我们揭示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还向我们揭示航天人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失败与成功相连接,才构成航天人奋斗史的全过程。

  我们会记住当聂帅将奔赴导弹发射现场时,共和国领袖的嘱咐是: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当遇到发射失败,参与者悔恨及至恐惧时,现场的领导们却抑制着内心的痛苦,故意开起玩笑,为技术工作者减压;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共和国元帅亲自为航天人“募集”的“科技肉”、“科技豆”,而大小干部无一染指,这成了航天人记忆中最激情涌动的一页。

  作者还与航天英雄杨利伟一起走进曾经载他飞向太空的“神舟五号”舱体。作者说,我的双足仿佛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神力——天地在旋转,江河开始倒流,太阳变得更加炽烈……杨利伟笑了,他说:当你真正走出地球时,感觉会更奇妙。

  如果,您希望更文学一些的描述,那么敞篷小说《向天倾诉》也许能满足您的需求。

  故事讲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大学毕业的苏晴和马邑龙不期而遇,他们毅然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应征入伍来到偏远的发射基地,从此不仅和卫星火箭捆绑在一起,也拉开了她爱情、婚姻、家庭的帷幕。

  苏晴是卫星发射基地的气象专家,本是为真正爱着的发射站政委马邑龙才到发射基地来的,却阴差阳错般地嫁给了司炳华。苏晴只能把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和一个并不相爱的男人结婚生女。就在她慢慢对丈夫有了感情时,丈夫却意外地牺牲了,而当卫星发射成功,她和马邑龙有可能结合时,她却因心脏病倒下了。

  小说以一次新的卫星发射为主线,展开故事,用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一群航天人二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小说采用了很家常的线索,很生活的口吻,有的读者建议把这个小说拍成电视剧,也许会更加好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庆特刊·读书 00004 书解
航天秘密
■本报记者 竺大文 本报实习生 孙 晨 2008-10-2 48256F32002924A6482574D100087765[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