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庆特刊·读书
3  
PDF 版
· 书解
航天秘密
· 中国宇航员:
· 太空中航天员的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宇航员:
飞天的接力赛
■梁东元
  绝密的选拔过程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开始培训航天员了。

  1961年4月12日清晨,在火箭巨大的轰鸣声中,加加林向人们道别说:“我去了!”然后,他一步登天,在离地球330公里的太空作高速飞行。

  全世界都为此而震动不已。

  那时候的中国正处在超英赶美的热潮之中,对于载人航天自然也有一定的想法和计划。1961年,曾经秘密挑选过宇航员,有20来个人,集中在十一航校。当时没明讲,众人还以为真是像领导说的那样,搞歼七新机种的改装,但领导又批评他们,说他们不开窍,弄得大家摸不着头脑。搞了几个月,最后却让大家回原来的单位,并交代说,要召之即来,随叫随到。有人问究竟是干什么,回答说是往上干呗,也可能要突破航空事业。那时还不敢说航天,保密,但往上是什么,飞行员们都不是傻子,心里多少都有些数,只是得不到肯定罢了。上头又交代说,回去以后,单位若是问起返回的理由,就说是改装新引进的歼七飞机,体检没过关。

  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圈阅了国防科委关于在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的报告之后,中国载人航天的事情又加速运转起来。

  1970年11月9日至26日,七机部在北京召开了曙光一号载人飞船方案论证会,争取1973年先发射无人飞船,成功后于1974年再发射一艘载人飞船。

  与此同时,根据“714”批示,空军和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担了首批宇航员的选拔任务,成立了体检组,核心成员有十多人。选拔队伍于1970年10月份出发,乘坐空军专门派出的一架专机奔赴各地。

  几个月下来,通过政审、飞行技术审查和最初的体检,从大约1840多名飞行员中初选出215名,然后又进行一轮筛选,选出了88名合格者。

  复选在北京进行。88名飞行员被集中到北京空军医院一个严密封闭的小楼里,不准和外界接触,禁止与家人打电话通信。在戒备森严的保密状态下,参选的飞行员只知道是体检,其他情况一概不知,也不允许打听。

  离心机上装有各种生理物理测试仪器和通话装置,摄像头就在受试者上方。电视屏幕可以特写方式显现受试者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受试者就躺在密闭舱中的座椅上,其对超重因素的耐受能力,心血管功能,前庭植物神经功能和大脑供血状况等,都将受到严密检验。

  周殿敏说,凡是做耳气压功能的,我们都需要这几种训练方法,第一个就是咀嚼,像嚼泡泡糖那样,有的人就通过了,没有什么感觉就下来了,自己就能调解平衡了。第二,如果你胀了,经过咀嚼解决不了了,耳朵还感觉胀,那你这个时候就做吞咽动作,吞咽动作就是咽一口唾沫,你咽了,耳朵就感觉嘎巴一下响了,响了就说明耳气压和外界通了,平衡了。一平衡,听舱里的声音也大了,另外,也不感觉胀了,如果吞咽动作仍然解决不了,有时候胀,甚至痛,那时候就要求他用这种办法,捏鼻子鼓气,捏鼻子憋一口气,然后使劲鼓。

  做这样的试验,不管是所里也好,室里也好,都反复给我们讲过,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一定要很好地完成任务。我们怕他忘,怕他做得不对,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反复地强调。“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就是要求他认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说你不要考虑自己的事情,就是要考虑飞船上天,而且要客观实在地把你的感觉说出来。

  99%的淘汰率

  从1995年10月下旬开始,作为“921”工程七大系统之一的航天员系统也在暗中逐步加快了步伐。空军和国防科工委展开了预备航天员的选拔。

  其基本条件主要有:年龄25岁至35岁,身高1.60米至1.72米,体重55公斤至70公斤,空军战斗机在飞飞行员,飞行600小时以上,飞行等级3级以上。除此之外,还要求五官端正,语言清晰,无严重地方口音,无药瘾、酒瘾、烟瘾,不偏食,易入睡,等等,甚至连痤疮、腋臭乃至睡觉打呼噜这些在常人看来无关紧要的生理现象,也在考虑之内。

  在医院过临床医学检查这一关并不算太难,而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做的特殊功能检查,包括心理功能、特殊耐力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的检查,才是一般人难以逾越的关口。

  低压舱用来模拟太空中低压缺氧的环境,受检查者身上布满各种电极电线,舱内有按铃,当受试者感觉难以坚持,身体不舒服时,可以主动按铃。而这些被选者都是优秀的飞行员,平时早已形成了非常坚强的性格和毅力,只要有一点力量能够坚持,他们就不会去触碰舱内的电铃,可从外面采集到的生理数据,如果显示出晕厥前兆,测试就只能中断。

  如此等等,每一项检查,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选拔初期的工作进展迅速,有1506名飞行员符合基本条件,重又进行详细调查后,确定出886名飞行员参加初选。将近半年之后,有97名确定为初步合格,再经过专家们苛刻而仔细的分析评定,最后被选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检查的飞行员,只剩下了60名。

  这60名飞行员分四批秘密进京,每批15人,接受新一轮更为严格的选拔。一关一关筛选下来,最后只有20人被确定入选。

  不过,这并不是最终的结果。

  就在北京的选拔工作紧张进行之际,有好几路选拔人马也迅速赶赴各地,对受试人员进行政审和家庭医学查访——谁家的爷爷奶奶,谁家的叔叔舅舅等亲属健康状况如何,曾经得过什么病,因何原因去世,事无巨细,通通摸得一清二楚。同时,选拔人员也要征询受试者家里的意见。

  在受选飞行员接受选拔的当口,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也被接到北京,进行详尽而严格的临床体检,在这之前,她们不允许和飞行员见面。

  最终,根据检查结果和专家评审意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12名优秀的飞行英才被选为预备航天员。加上另两名航天员教练员,共14人,除了2人是二级飞行员之外,其他全是特级和一级。

  选拔淘汰率达到了99%,航天员标准之高,常人难以想象。

  1998年1月5日,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

  摘自《中国飞天大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庆特刊·读书 00004 中国宇航员: ■梁东元 2008-10-2 48256F32002924A6482574D00029B65C[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