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国情呢?过去,一提到我国的国情,就是“人口多,底子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国情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概括已经不能反映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全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特殊国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经济总量不小,但经济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2007年中国的GDP总量(不含港澳台)预计在23.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按目前的1∶7.1的汇率来折算的话,GDP总量约为3.3万亿美元。从总量来看,确实不小,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说还不算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里提供一个数据,就是在整个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2005年的数据是10.2%,这说明我国的创新活力还不足。
“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依然严重。中国大陆现在是13亿多人口,到2020年大约14.4亿到14.5亿左右。问题是现在13亿的结构如何。有资料显示,2006年城镇化水平已达43.9%,但是我国依然有庞大的农村人口,农民大约有7.3亿。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双轨运作”——既要推进中国特点的城镇化,又要建设中国特点的新农村。关键是提高这几亿农民的收入。按照我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去年7.3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587元,折成美元只有485美元。按照平均来说,一天大约是1.33美元,刚刚超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提出的人均一天1美元的贫困线标准。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农民问题、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
从体制上来看,我国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比较严重的国家,经过30年的转轨以来,现在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初步建立,但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性、机制性的障碍,还严重地存在着。因此,我国下一阶段的改革,在深层次上要“攻坚”、“破难”,这个任务还相当严峻。
从开放来说,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01年12月我国作为一个主体关税区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开放迅猛发展,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的前途命运和世界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研究我国国情必须正视的一个变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在这种更加紧密的联系当中,我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如何提高中国与世界的亲和力和亲和度的问题,也非常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