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城市被汽车“绑架”
“波士顿大开挖”中国重演
· 中国城市“郊区化”之忧
· 对美国式
郊区化的“诊断”
· 街区设计首先满足汽车需要
第三产业发展被抑制
· 城市被切割成郊区
将来必然要“新城改造”
· 城市骨架已然散开
“明智增长”犹未晚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被汽车“绑架”
“波士顿大开挖”中国重演

  在上海外滩上演的这出城市戏剧堪称美国波士顿大开挖工程(TheBigDig)的中国翻版,波士顿从1991年开始,用了15年时间,耗资146亿美元,把1959年在滨海地区建成的13公里长的高架中央干道彻底拆除,将过境交通引入地下隧道,恢复地面步行系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在城市里建了许多大马路,甚至出现了一批超大街坊、靠大马路和小汽车维持的城市。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这样的城市是非人性的。”美国规划协会全国政策主任苏解放(JeffreyL.Soule)说。

  “在一场反对街道的圣战中,它们将行人向上布置在高架高速公路,向下布置在地下中央大厅,或布置在密闭的中厅与走廊内。它们将行人布置在任何地方,但却惟独不将他们布置在街道上。”规划学者威廉H怀特对美国城市中“空洞无物”的市中心发表激烈的批评,这样的市中心正是迎合汽车需要的结果。

  即使是这样的迎合也满足不了汽车的胃口。波士顿中央干道刚投入使用时,日均通行量为7.5万车次,后来通行量增长2倍多,成为美国最拥挤的高速路,事故发生率是全美州际高速路平均水平的4倍。

  “当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车,1950年代的时候每家只有一辆车,现在每家有好几辆了。”曾主持波士顿大开挖工程的马修阿莫约罗坦言。

  二战后,汽车驶入家庭使美国的城市脱胎换骨,为汽车而建的城市以极低的密度在大地上蔓延。

  城市的郊区化使美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在几十年内下降了3倍,并造成对汽车和能源的空前依赖。因城市人口密度低,美国的汽车使用率是西欧国家的3倍以上,人均能源消耗高出1倍以上。

  在这样的城市里,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了3~5倍;大量的人口迁往郊区,使得市中心成为老年人和穷人的“地狱”;美国人因过度依赖私人轿车导致身体超重引发各类疾病,每年因此要花掉医疗保险资金5000亿美元。

  汽车开始与人争食。为应对日趋紧张的能源供应,200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签署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2005~2006年度,美国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玉米为4000多万吨,2007~2008年度升至8000多万吨。

  欧盟也计划到2010年使成员国使用生物燃料的车辆比例提高到5.75%,以减少碳排放量。

  国际粮食价格对此作出了反应。2007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升58.2%、44.4%、45.9%、6.2%,所有大宗粮食的价格均创10年新高。

  这一情况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觉。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违规在建项目必须停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城市被汽车“绑架”
“波士顿大开挖”中国重演
2008-3-12 浙江日报000102008-03-12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