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运行下来,赵春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上海地区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效率是77%,也就是说,理论上的发电功率,结合上海的气候情况,最后只能发挥77%的效率,这个数据是首次测得。
赵春江带着记者登上了他家的阁楼:他现在的住宅是复式,外送一层阁楼,阁楼的顶部就是太阳能光伏电池。20多平方米的阁楼内,摆放着笔记本电脑、温度仪、数据传感器、太阳辐射仪等,“这些设备可以自动记录发电的数据,一共花去14万元。”
这个“家庭电厂”由22块光伏电池板拼成,一共21平方米,功率为3000瓦。“这是日本三菱公司的设备,因为工作关系和他们联系比较多,大家比较熟,价格还是打了折扣的。目前国内的光伏发电设备质量也能达到这个水平。”赵春江介绍道。
根据赵春江的观测,6月份黄梅天阴雨绵绵,发电数量最少,其次是12月份、1月份;而8月份的阳光最好,发电量也最高,这个月发电共计352度,平均每天12度。“不过,发电最多的单日不在气温最高的8月份,而是4月19日,当天发电17.5度。”
虽然圆了“家庭电厂”梦,但26.2万元的造价却是不菲,这让赵春江有些吃不消。
恰好这时中国农业机械科学院呼和浩特分院找上门来,主动寻求合作。原来这家机构承担了科技部的一个“光伏并网发电”的攻关项目,听到了赵春江“家庭电厂”的消息后,他们希望能得到相关试验数据,愿意提供6万元的科研经费。这让赵春江有些兴奋,毕竟填补了一部分的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