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纪实摄影
· 当代科幻小说读者群萎缩堪忧
· 正在流行的书
· 《纸上纪录片》:时代在这里流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魔幻”挤走“科幻”
当代科幻小说读者群萎缩堪忧
■李 菁
  凭空想象的魔幻、奇幻、玄幻小说风靡一时,具有科学依据的科幻小说创作却沦为“小圈子游戏”,当代中国科幻小说读者群与作者群的萎缩令人忧虑。

  近日,2006年度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在成都颁发,业余科幻作家刘慈欣以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科幻特别奖”。

  多年从事科幻小说创作的刘慈欣在我国科幻文学界颇有名气,但在大众视野中他的名气显然无法与其他文学类型创作者中的优秀人物相提并论,而他的连续8次获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科幻小说作者群体的竞争力不足,这种难以回避的尴尬与科幻小说这一门类在当代国内文坛被边缘化直接相关。

  以上海为例,连一些“科”字号的出版社近年也不出科幻小说了。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陈纪宁告诉记者,该社前两年还出版过当代国外与国内的系列科幻佳作,但反响一般,原先的科幻读者被魔幻、奇幻类小说分流了。

  著名作家叶永烈虽然早已离开了科幻文学圈,但他上世纪下半叶在科幻小说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今仍是难以逾越的标杆。1961年创作、1978年首次出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首印数便达到惊人的300万册,成为一代人无法磨灭的儿时记忆。

  他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可否认,魔幻文学也是文学的一个品种,但在网络时代,速成的魔幻、奇幻、玄幻小说取代了科幻小说的地位,其中有些几乎是网络游戏的翻版,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而须兼具科学素养、文学功底、幻想力三要素的科幻小说人才本来就难得,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自然愈加凋零。

  叶永烈说,他刚从美国回来,发现那里的科幻小说还是很热,只见书店里整排整排地摆放着。他认为这与国家的科学气氛和国民素养都有关系,我们现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科幻小说的兴衰及其原因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当代科幻小说读者群萎缩堪忧 ■李 菁 2007-9-7 48256F32002924A64825734D0006C135[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