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发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作用,科技工作取得重大成就。2006年,隆重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强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十几亿中国人民亲历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享受着科技进步创造的丰厚财富,感受到建立在科技自立、自强基础之上的国家实力和民族尊严。
到2006年,我国研究开发投入从1995年的348.7亿元上升至2943亿元,位居世界第五,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1.4%;现有科技人员以3500万人的总规模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达到142万人年,居世界第二。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大大提高了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供应能力。快速增长的科研投入,为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2006年,我国数学研究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四,化学研究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六,地学和计算机科学综合排名居世界第七,物理研究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十,纳米科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纳米技术专利数高居世界第三。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碳纳米管制备、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和通信、超强超短激光研究等一系列原始性创新突破,在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等方面均有重要进展。
高技术研发取得丰硕成果。杂交水稻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超级杂交稻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已经实现。以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通用计算机芯片、计算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继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之后,探月工程正进入发射前的紧张准备阶段,国产大飞机研制已通过国家立项,航空航天等产业的跃升为增强综合国力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科技发展,以人为本。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我国科技人员在公益性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立足于节能减排的电动汽车研制取得显著进展,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混合动力汽车实现载客运行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纯电动汽车实现量产并开始出口。油气资源勘探理论与技术的突破,对南堡油田等一批新油气藏的发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资源的综合平衡利用和地区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成效。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逐渐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现雏形,企业已经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和共享、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各项配套政策细则的制定,优化了创新环境,整合了创新资源。科技成果鉴定制度、科技奖励制度、科技信用制度、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的变革,为弘扬创新精神、遏制浮躁学风、建设学术诚信、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着力自主创新,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确立,充分表明我们党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表明我们党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非凡的战略意识。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处于优势的压力,面对汹涌澎湃的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勇攀现代科学技术高峰,使我们国家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载8月27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