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到25日,来自北京市实验二小和北京朝阳区京华新公民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在北京一所生命教育基地,一起度过了为期两天的“新公民快乐成长夏令营”。
来自北京有名的公立小学的16个孩子和来自农民工子弟学校的16名学生,两天里发生了一些令营会组织者、公益机构、志愿者和家长们始料不及的故事,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说到父母和家乡,他们哭了
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同样的年龄,新公民学校的孩子个子却比北京实验二小矮半个头。北京实验二小的孩子大多数穿运动鞋,国产或国际名牌,而新公民学校的孩子多数是穿凉鞋,看不出什么牌子;实验二小的孩子肤色白皙,新公民学校的孩子大多肤色黝黑。
另一种不同,却让本来有优越感的实验二小学生家长心里很不是滋味。
24日上午的活动有个环节,让孩子们画自己的家和家乡。城里孩子画的是高楼大厦,还有的画了两处房子,因为家里有两处房产;而农民工孩子的画面里,多是矮小的房子,旁边是山、树、花草和小路。当主持人问农民工的孩子,父母做什么工作时,好几个孩子都哭了。
哭的孩子一个是男孩,他只说了一句:“我想我爸爸了。”他爸爸是开车的,平时工作非常辛苦,每两三天才回一次家。儿子很喜欢爸爸,看见父亲的辛苦,从心底里心疼父亲。
哭的还有一个女孩。别人问到她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时候,眼泪就下来了。后来从老师那里得知,她妈妈是卖菜的,每天4点就起床去进菜到市场去卖;爸爸是收破烂的,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地骑车出去收废品;60多岁的爷爷奶奶也在北京,每天在大街上捡破烂。
当农民工的孩子哭的时候,城里孩子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而且,他们说起自己的父母时,并不觉得自己父母有多么辛苦,有的觉得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多。
“其实我们也很辛苦”,既是家长又是组织者的钱女士说,“但是我们的孩子并不觉得。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细节让二小的学生家长很受触动: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缺了什么?
最看重的优点
在一个环节中,主持人要求每一个孩子说出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
新公民学校的孩子认真地想,认真地写在别的孩子背后的纸上。记者注意到,他们写的词很多是“诚实、善良、有很多朋友”等。
实验二小的孩子则一边玩着闹着一边写,他们给同班同学的评语是“成绩很好、聪明、懂得很多”之类的词。
二小学生家长朱焱感慨:农民工的孩子欣赏的,是做人的一些基本的素质,而我们的孩子看重的,则是一些外在的技能和技巧。
人们有一种偏见,认为农民工的孩子比较功利、没有修养,但是这些孩子心中对人类最优秀的品质的看重和向往,足以让每一位对这个群体有偏见的城里人汗颜。
为什么这些词汇没有出现在城里的孩子的笔下?一位家长志愿者深思之后说:“也许,我们把太多时间花在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班上当班长,下课后上奥数班、英语班,绘画班、音乐班了。”
营会资助方南都公益基金会有一个计划:在未来5年至10年的时间内,为农民工子女建设100所新公民学校,为5万名农民工子弟提供优质教育。
另一个美妙设想是来自北京关爱家庭中心:每一所新公民学校开学之前,都有公立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与新公民学校的学生与家长结对子,通过“成长营”等,从小种下相互欣赏、长大后共建和谐社会的种子。
孩子有梦,大人有梦。愿美梦成真。新华社记者 鹿永建
(据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