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据南非新闻联合社报道,一项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关于目前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的选项上,有超过2/3的人选择了气候变化。最近在德国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的首要议题就是气候变化,并就此发表了联合声明。专门讨论世界重大经济与政治问题的八国峰会为何如此热衷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升温”的背景是什么呢?
气候变化已变成严肃的政治话题
2007年是气候变化问题加热的关键年。在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气候变化与中东问题一道成为年会的核心议题。3月,欧盟春季首脑会议首次专门讨论了气候变化问题,并通过了《欧盟关于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目标》的政策文件,倡议在2012年后建立新的全球减排目标和制度。英国还发表了能源白皮书,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限定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4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政府在5月底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今年晚些时候将召开的亚欧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几乎所有重要的多边会议都要讨论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也将于今年底举行第13次会议,届时将讨论2012年后的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机制的框架与方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近期发出倡议,要求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高度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环保问题或者全球性的发展问题,它已越来越成为各国政治家谈论的话题,上升为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
南北对立:“减排”还是“减贫”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意识到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性。尤其是今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发表的、由2500多名世界顶级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初步评估报告认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来的最高值,世界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6.4度,从而可能引起部分城市淹没、自然灾害频繁、生态失衡等诸多灾难性影响。
气候变化问题既然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就应该不分“南北”和“东西”,共同携手解决。但发达国家力图利用气候变化问题做文章,逼迫发展中国家多承担责任。1997年通过的关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以1990年为参照物,应在2012年实现温室气体减排5.2%的目标,但该议定书对2012年以后各国减排目标没有明确规划。发达国家认为,《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承诺期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有所不公,要求中国、印度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发展中大国也要承担减排任务。
发展中国家则认为,目前全球气温升高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长期的工业排放所造成的,因此,发达国家责无旁贷,必须率先采取减排行动,并切实履行《公约》规定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等义务。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减贫和发展是最主要的任务,未来气候变化的相关制度应该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消除贫困基础上,不能因为“减排”而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效果。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曾经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现在他们大都开始向后工业化社会迈进,正在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温室气体的减排当然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可发达国家不能因此转过身要求刚进入或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承担明确的减排目标,这样只能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上,西方国家以气候变化问题为幌子,力图阻遏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以排除竞争对手。
发达国家主张“减排”优先,发展中国家坚持“减贫”优先,“减排”和“减贫”的对立实际上变成了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与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对立。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西方发达国家把气候变化问题与双边贸易、对外援助挂钩,动辄以停止援助、设置贸易壁垒等相要挟,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外交牌”来打。所谓的“气候外交”、“气候安全”、“气候政治”等新名词不断出现,这也折射出气候变化问题在日益被政治化,成为一些西方国家外交的筹码和工具。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除了南北对立外,发达国家内部分歧也非常明显,突出表现在美欧对峙,争夺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