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廉中华来说,当他找不到盲文版的公共英语教材时,总有点无奈。“电子图书馆”的出现,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式。在文本阅读之外,盲人们也开始受益于科技的发展。
中国盲文出版社成立的“信息无障碍中心”,主导开发了一些盲用读屏软件。花700多元钱,盲人在电脑上安装一个读屏软件,打开某个网页之后,电脑会将主要的内容通过语音传送给使用者。
这样一来,廉中华可以用电脑得到很多他想要的东西。听他喜欢的电视剧,下载他爱哼的流行歌曲,尤其是学习英语,现有的读屏技术可以发送相对标准的读音。
于是,杭州图书馆正在考虑建设网上的“电子阅览室”,针对性地放置一些盲人喜爱的阅读资料,同时在功能设计上加以完善,更加方便盲人及其他特殊人群的使用。
这一做法,在图书馆界已经有了些试验性的尝试。今年4月,中国盲文图书馆开通了它的网上阅览室,盲人读者可凭真实姓名和借书证号注册登录网站,在线阅读。
尽管如此,廉中华总觉得软件的作用有局限。“毫无变化的电子声音,永远代替不了阅读的感觉”,他说自己还有一种对文本的依恋,传统阅读还是他们学习外部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而且直到目前,“盲用读屏软件无法识别图片,也无法识别乐谱”。
“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里有一句这样的话。
在服务视障人群时,一些国家的做法是,鼓励各出版社无偿向盲文出版社提供新版书稿,或同时出版盲文版新书。图书馆里设有专供盲人读者使用的计算机键盘,提供盲文印刷机,或是免费提供朗读服务等。在英国,公共图书馆内还有为低视力读者配备的大字印刷的书籍。
眼下在杭州,图书馆已经在西湖区残联设立了“一证通”的服务点,残疾人可以在那里方便地借书、还书。今后的设想是,这样的服务点要铺开到全市各区的残联,努力“搭建一个无障碍的平台”。
作家郁秀还记得,当年她的那部《花季雨季》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许多盲童直接写信到出版社,要求出版这本书的盲文版。省盲校的学生们说,他们的许多学长都曾写过这样的信。
那一年,《花季雨季》破例出版了盲文版。符红利说,他们只想让别人听到这样的声音——“尽管我没有视力,但一样希望有书读,尤其是有一样的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