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浙江交通
3  4  
PDF 版
· 加快浙江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
· 公路建设强力助推新农村建设
· 省交通厅扎实开展作风建设
·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交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村公路给农村带来十大变化
公路建设强力助推新农村建设
  本报讯 (特约记者 贾刚为) 如今山区农村通了水泥路后发生的变化让村民们自己都想不到。东海之滨的浙江省桐庐县施公山村70岁的黄先庭老人告诉笔者说:路通后垃圾车开进村里把原来遍地都是的垃圾给运走了满满一车,村里干干净净出落得像个漂亮小姑娘;过去我们这深山村没外人来,垃圾遍地,脏得像个糟老头。现在村路成网,这里的生活美得如世外桃园。

  这只是路通后给农村带来的一大变化。据调查评价,浙江省农村公路的建设给农村带来十大变化。

  ——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浙江省实施的乡村康庄工程配套的客运班线开通率平均达到80%,抽样调查表明,平均每班线日发班21次,61%的村民15分钟之内可到达乘车点,83%的村民出行次数明显增加,到乡镇集贸市场的时间减少约59.17%,到医院的时间减少约56.95%,到县城的时间减少53.63%左右;减少车辆运输成本的效益达1327.83万元,减少货损的效益达8.02亿元,节约旅客在途时间效益折算为5.93亿元,满足了农民“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及“早进城、晚回家”的出行要求,全省受益人口3500万人。

  ——增加了农民收入。以2005年为例,实施乡村康庄工程的农村受益农民人均平均收入较同期农民人均年平均收入增加67元,较同期没有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地区的农民平均收入高1069.14元,拉动全省农民年平均收入增加达370.2亿元;46.83%的村民认为收入大幅度增加,23.1%的村民认为收入小幅度增加;工程施工期内总共提供964.24万工日,折合42855个工作岗位;接近45%的行政村反映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尤其是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更为明显。如松阳县新处乡官岭等行政村的毛竹由通路前的每百斤约7元,涨到现在的近20元,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400多元;衢江区莲花镇仅西瓜、草莓种植年增收37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900元。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乡村康庄工程的建设降低了农产品和家用物资的运输成本,促进农业产值增加,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全省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从实施前的1.89%增长到10.04%,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101.86亿元增长为2004年1332.27亿元,增长了20.91%。乡村康庄工程道路沿线近四分之一的农民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大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繁荣了农村经济。乡村康庄工程建成后,农村招商引资条件明显改善。在抽样调查的乡镇中,53.1%的乡镇反映企业数量明显增加,47.4%的乡镇反映个体商贩数量明显增加。如衢江区莲花镇,乡村康庄工程建成后比建成前的工业税收增加四倍,引进投资商27家,投资额达6000余万元。农村旅游资源得到开发,旅游景点和游客数量大大增加,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也丰富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如安吉县报福镇在乡村康庄工程建成后增加“农家乐”50多家,群众收入连年翻番。依靠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各乡镇都建立起不同规模的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品牌连锁店等消费场所,品种繁多,而且价格较低。

  ——改善沿线乡村的区位条件。这直接表现为农村公路沿线土地的增值。全省的农业用地,在乡村康庄工程道路两边各200米的影响面积内的土地增值效益达35.97亿元,两边各500米的影响面积内的土地增值效益达89.94亿元,两边各1000米的影响面积内的土地增值效益达179.87亿元。非农业用地在乡村康庄工程实施以后的价格涨幅更大,农村房屋建筑用地每平方米增值200元至800元之间,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从400元/m2增至1200元/m2,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土地从100元/m2增至300元/m2。如,平湖市黄姑镇韩庙村通村公路建成后,4.6亩地拍出250万元,一期工程兴建了商住一体楼33套。

  ——产生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截至2005年底,投资引起的增加值达254.29亿元,对我省GDP的贡献率达到0.48%,其中投资拉动产生效益164.35亿元,土地增值效益89.94亿元,2005年运营期年相关效益达388.29亿元。

  ——提升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党委、政府形象,调查表明,公众满意度高达95.5%,99%的村委表示工程实施改善干群关系,88%的乡镇承认政府威信得到提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乡村康庄工程实施后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充实农民的头脑,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经济意识和进取精神明显加强;各地积极地进行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17.3%的行政村民房屋建设增加,21.8%的行政村村容村貌得到很好改善;95.2%的村民表示非常关心乡村康庄工程的建设,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额外个人捐资支持,全省范围内抽样调查捐资的村民平均捐款高达708.1元。“公路通了,信息灵了,脑瓜活了,收入多了,讲文明了”。

  ——出现人才回流,增强农村活力。部分村前几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如今陆续回村发展。他们把进城学到的本领带回村开辟农家乐,办村企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村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路通了,外面的人来村里增多,生产生活环境还像通路前那样,就没人来住农家、吃农家菜了,村民们注意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多了。桐庐县的瑶溪村,原来白色塑料袋扔满村里唯一的一条小溪,溪水浑浊无鱼;如今路一通,白色垃圾找不着影子,溪水重新变得清澈见底,石板鱼游来游去……瑶溪村还被评上了省级卫生村。

  自2003年交通部提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来,浙江省4年来完成55000多公里通乡通村公路的改造,农村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0%以上,通村等级公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通乡公路全部实现等级化与路面硬化;全省5个市、61个县(市、区)实现了等级公路通村率100%、路面硬化率100%的“双百”目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交通 00009 公路建设强力助推新农村建设 2007-6-9 浙江日报000092007-06-09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