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浙江交通
3  4  
PDF 版
· 加快浙江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
· 公路建设强力助推新农村建设
· 省交通厅扎实开展作风建设
·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交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交通
全省两年创建29条达2700公里的文明公路
  一年间,75省道上四大马路市场全搬进了规划集市区,基层公路站用上了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公路沿线的公共厕所与大城市的设施没什么两样,椒江大桥收费站的收费员们“让每个5秒钟都出彩”,还有那沥青再生技术使得施工成本率降低53%……这是笔者日前从浙江省文明公路创建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的,这也是该省交通部门两年来公路文明创建成果的一个缩影。

  据悉,浙江在2005年杭金衢等11条高速公路创建文明公路的成果上,致力于建立创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创建办法,深化创建内涵,使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2006年,浙江在文明公路创建中以公路养护、路政执法、收费站、服务区创星级创优四个方面为主要元素,同时拓展创建内涵,把高速公路隧道所、公路站等子项目的创建纳入文明公路创建体系。规范文明公路的监督检查,完善文明公路的工作机制,加强文明公路的资金管理,构建了文明公路创建的完整体系。两年来全省已有29条近2700公里公路创建成为文明公路,其中普通公路1752公里,高速公路946公里,好路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公路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创新机制                    

  政府主导、交通主力、社会主动

  去年创建成文明公路的75省道,以其路面平整,工程质量较好,附属设施齐全,成为全省文明公路创建的成功样板。这主要得益于创新领导机制,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交通部门牵头、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格局,形成创建整体合力。

  75省道路线长、穿村穿镇路段多,跨经3个市(区),8个镇(街道),有沿山河路段40公里,过村镇路段30公里、20多处,创建难度大。为了该路段的文明创建,台州市政府出台了创建方案,成立由副市长担任组长的75省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文明公路的管养纳入对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之中。每经过一个乡镇,笔者都能清楚地看到几块“文明公路公约”的竖牌。据了解,在创建过程中,沿线各乡镇通过制定、颁发并大力宣传文明公路管理的村规民约,和沿线村民、老年协会、企业签订文明公路保洁协议,并落实“三包”责任,共同维护创建成效。通过各级政府和部门引导沿线群众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创建工作,将75省道创建文明公路这一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将行业行为拓展为社会行为,形成创建合力,有效地解决了创建工作开展难、成果保持难的问题。

  创新理念                    

  以人为本,创造“文明生态走廊”

  “这段路的服务更人性化一些,前面的路更干净一些。”在75省道台州入口,笔者听到很多司机如是说。

  日前,笔者正好遇到台州乌岩镇的集市日,记者没有找到两年前的路边集市点,经人指点才发现距离公路1000米远的地方有个新的大规模集市区。该路段没有了以往人车嘈杂、路面拥堵以及路旁垃圾随处可见的景象。道路标志标线清晰可见,行人自若地穿越斑马线,汽车自由穿梭,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

  驱车继续前行,一种“畅、洁、绿、美、安、优,如在画中游”的感觉油然而生。“能利用的废地我们都利用上了,能绿化的土地我们都绿化了”,台州交通局的一位负责人看着沿途的风景这样感叹着。原来在75省道的临水、临崖路段,路肩外侧除了按照常规装上了防撞墙、钢制护栏外,还将以往的垃圾堆清理后种上了行道树形成绿化带。采用播种法复绿路肩11.5公里,这样既有效防止了公路两边村民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又美化了公路和人居环境,被当地群众誉为“文明生态走廊”。

  随着一声声“您好、请慢走”的交响,每个过往的人都感受到公路文明创建所带来的无限享受,这时就到了75省道椒江大桥收费站了。该站自文明公路创建伊始,以创建文明服务理念着手,在争创星级收费所的同时评选星级收费员。就拿简单的“您好,请慢走”来说,虽说只有短短的5秒钟,说一千遍和第一遍时收费员的服务态度都是一样的,真正做到“让每个5秒都出彩。”

  创新方法                    

  变废为宝省下250万元

  浙江在文明公路创建中,注重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废旧沥青砼再生技术在路面大中修中的得到成功应用,真正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沥青再生技术在75省道的应用,使废旧沥青的回收利用率达到100%,比新沥青的施工成本率降低53%,通过这种做法,该路目前已经‘回收’了近250多万元资金。”台州交通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75省道在去年路面大中修中全面推广使用废旧沥青再生砼技术。主要选用34省道旧沥青混合料作为试验原料,采用废筒式沥青拌和设备,经过挖取装运、清检、配合比计算、加热拌和、出料装运、摊铺碾压、保养、运行等工艺。应用效果经抽检,路面平整、坚实,宽度、厚度及横坡度均满足要求,特别是采用5CM废旧沥青下面层和直铺式及配碎石基层组合,路面不易出现坑漕等病害,是建设环保型、节约型公路的成功探索。

  此外,75省道在隧道安装反光轮廓标中,也采用新型材料,降低设施成本。养护站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减低了劳动强度。□ 刘 洋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交通 00009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交通 2007-6-9 浙江日报000092007-06-09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