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欢聚的春节,我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
当我站在举世闻名的荷兰巴里尔大坝上,不能不被荷兰人修筑这条三十多公里长的拦海大坝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可是面对大坝外波涛汹涌的海涛,我不由想起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伯恩斯的忧虑:“如果不对全球变暖的趋势加以制止,那么海平面升高,就会淹没荷兰等国家及许多沿海地区和岛屿。”
低地之国的荷兰有谚语云:“上帝创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荷兰人民世世代代围堤筑圩,与海洋作斗争,才建设起今天的美丽家园。但是荷兰人民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的现实面前,是否会产生一种欲哭无泪的无奈?可以想像,单凭荷兰一个国家怎能制止全球变暖的生态恶化;单凭荷兰几千万人,哪能力挽需要全球数十亿人共同为之努力解决的生态恶化的“狂澜”?
全球气候变暖,被科学家称之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与臭氧层、酸雨,被列为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科学家说,造成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厚积的二氧化碳把地球严丝合缝地密罩成一个温室,随着日光的作用,气温逐渐升高,地球像一间温室。温室效应对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而言,不像大棚暖房里种植的蔬菜作物那样舒坦地茁壮成长,而是遭遇毁灭性的“杀戮”——荒漠扩大,森林退化,旱涝灾害增多,海平面将不断上升。
谁产生了罪魁祸首二氧化碳?如果我们人类听得懂动、植物的语言,它们一定在深恶痛绝地高喊:“是地球上的人类!”工业高速发展所造成的污染,人类对森林的大量砍伐,这一切的一切,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地球变成一个大暖房,导致地球上的动植物不断地减少或灭绝。在地球上,人类的确是大自然里一切的主宰者。“大自然之王,舍我是谁?”正是这种无所顾忌的“王”者之气,把人类自身也推向生态失衡的深渊。
海洋,在我过去的生活里显得非常遥远。最初有关海洋的感受,是小贩们箩筐里的黄鱼和带鱼。这些鱼因为生长在海里,于我们这些远离海岸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稀罕物。海洋对我们陆居的人们来说,不光是距离的遥远,更是心理的遥远。
然而大自然风云变幻的遭遇及历史的昭示,又使我有点憎恨海洋。因为有了海洋,所以有了被称为最强烈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台风常常带来狂风暴雨、海潮侵袭,为此而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和风暴潮、海啸、山崩、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灾害。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台风80多个,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0亿美元,人员死亡达2万多人。英国人类学家利斯特·哈代认为:“人类起源于大海,人类的祖先是生活在海中的海猿。”他举证说,所有的灵长类动物体表都长着浓密的毛发,唯独人类和水兽一样,皮肤是裸露的;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都有水兽那样厚厚的皮下脂肪;人类胎儿的生长位置也与水兽接近,却明显地不同于灵长类动物;人类泪腺分泌泪液、排出盐分的现象,也是水兽的特征,在灵长类动物中绝无仅有。如果人类真的像利斯特·哈代所说的起源于海洋,那么如今人类在先祖们开垦的陆地上,由于自我造成的污染无法生存,又退回到祖先生存的海洋,这真是对生物进化的莫大讽刺。
一位历史学家说:“历史的教训并不是历史会重演,历史的教训倒不如说在于:只有当那些对世界的命运负有责任的人了解了人性的作用时,才能对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才能对未来有一个明智的规划。”为扭转全球生态恶化,荷兰、挪威率先规定了对汽车和工业排放量的限制,我国对森林保护和沙漠化的治理也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全球对环境的保护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我站在荷兰巴里尔大坝上,遥望太平洋那边的祖国,祖国虽然还不繁荣富强,但我们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而是把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这对扭转全球生态恶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荷兰的美丽家园,迟一天淹没,或者淹没不了,应该说有中国人民的一份贡献。
人类生存离不开海洋,地球万物生长离不开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