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人简单罗列了一下,今年的两会在公开透明方面至少有五个“第一次”:
第一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
第一次对外公布各个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
第一次公布统一发放的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电话号码;
第一次网络直播代表团团组审议;
第一次向境外媒体开放代表团新闻发布会。
这诸多“第一”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增添了新的注解。
讲求实效
代表发言“挤水分”
7日9时,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北京代表团、上海代表团分别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团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会场一角,几台电脑依次排开,伴随着速记员飞快的记录,会场上代表的每一句发言,随即发布在“人民网”的网络直播平台上。
这又创造了全国两会历史上新的“第一次”:通过网络直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人大代表团审议过程。5日下午,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曾对全团会议进行网络直播。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位发言代表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出了自己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10名人大代表在2个多小时的审议过程中提出近20条修改意见。
3天时间内两次参加全团审议网络直播的全国人大代表尹继佐感到,直播的审议“空话少、套话少;实话多,建议多”,挤出了“水分”,真正达到了审议的效果和要求。
汇聚民意
“基层代表先说”
对比任期内的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姜德明感触最深的是会风上的改变。
首先是从“领导先说”到“基层代表先说”。过去每次团组审议,总是由领导先发言,“定基调”,其他代表再顺着领导的意思说下去,发言中甚至不乏“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样的客套话。
今年许多基层代表在团组审议中获得“优先发言权”,不仅发言的时间更加充裕,镜头和话筒也更多对准了他们。
另一股“新风”就是代表从“单位利益代言人”变为“群众利益代言人”。过去,代表的发言中经常充斥着“我们部门”“我们企业”等词语,十分钟的发言里倒有八分钟是在介绍所在单位去年一年的发展成绩。
现在的会议往往直奔主题,围绕审议内容,赞同什么、反对什么、建议增加或修改什么,言简意赅。代表发言的话题也不再局限,更多代表开始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利益代言。
增加参与
网络成为“新渠道”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人参政议政的形式和渠道。这一点,在本次两会上得到进一步体现。
继去年个别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互联网上公开征集对议案和提案的意见、建议后,今年会前通过互联网调查民意已经成为一种集体行为。
今年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开幕之日,新华网进行的“2007年两会‘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收到有效投票12450张。
“现在的代表、委员一到晚上就很忙,很多人都要写两会博客,还有的要举行网络访谈,与网民直接在线交流。”全国人大代表彭镇秋说,“代表委员与群众的关系,已从完全隔绝发展到单向交流,直至今天的双向互动,使群众参政议政增添了一种新的技术。”
申纪兰,迄今我国唯一参加过一至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见证了中国民主法制进步的进程。有人问她,能连续十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靠的是什么?
她回答:“靠的是说老实话。要不是人民信任我,要不是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这个普通农民怎么能当这么多届人大代表?我的人生经历充分证明:民主确实是个好东西。”
新华社记者 季明 高风 蔡玉高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