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美女业务员的“一吐为快”
· 如此破纪录让人难以叫好
· 新闻陪审团:
“美女效应”的冷思考
· 带着丈夫一起上班
· 身患八大重症却乐观康复
· 带孤寡房客老太一起出嫁
· 网上征养孤寡老人作父亲
· “民间数学家”欲上京摆擂
· 伦敦的另类学习浪潮
· 老船工义务摆渡30年
· “选秀”节目的经济学分析
· 宁静还是喧闹
你要哪一种城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选秀”节目的经济学分析
■郭松民
  “超级女生”,“梦想中国”,还有“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各大地方卫视选秀类活动,今年将遭遇一道“紧箍咒”,广电总局将发文对其进行一定限制。

  对广电总局的这一举措,舆论的反应是两极化的。在我看来,如果单纯地从文化或者娱乐的角度立论,这个问题就不大容易说得清楚,但如果把选秀类活动看作是一种经济行为,就比较容易对其进行分析了。

  选秀类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是一种“眼球经济”。“眼球经济”属于“新经济”的范畴,它的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已经赢得的消费者越多,其将赢得的后继消费者就越多。比如风靡一时的“超女”就是这样,在一段时间内,“超女”成了一种时尚,小女生们如果不知道“超女”,很可能就会被同伴们视为落伍者。“眼球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它的需求主要是靠炒作概念创造出来的。

  但这种“眼球经济”严格说来是不无欺诈之嫌的。比如所有的选秀类节目,其所传递的暗示都是“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可能通过‘一夜成名’而获得名气和财富”,但实际上,根据有关机构所作的统计,真正能够从这些选秀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的比例,比买彩票中大奖还要低许多。所以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选秀类节目和“高息揽储”一类高危集资活动,在运作手段上并无本质区别。至于其客观上会助长青少年靠侥幸取得“成功”的心理,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选秀”节目的经济学分析 ■郭松民 2007-3-8 48256F32002924A6482572920029938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