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汪晓村
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
徐鸿道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骆少君
【浙江现场】
今天上午,在省人才市场,杭州某大学专科毕业生余艳对着眼花缭乱的招聘信息发愁。小余去年9月就拿到了导游证,还在几家旅游公司实习过,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毕业于省内一所知名高校的吴信义说,好一点的单位大都要研究生,一般的单位又多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他坦言就业压力太大,总是睡不好觉。
【北京连线】
记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高校扩招过度,造成大学生过剩。你们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汪晓村:现在的高校扩招,其实是在补以前高等教育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课”,而不是扩招过度。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低于周边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应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只会越来越多,之所以还存在“就业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才的结构性过剩。高等教育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培养适销对路、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多元化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现在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志向高远,一心想寻找好的工作岗位,这无可厚非,但理想的实现有个过程,我一直很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
骆少君:有人问,为什么一个家庭花几万、十几万元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有时在就业时还不如一个技校毕业生吃香?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了一点:文凭不能代表一切。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到哪里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国家在对高校进行扩招的同时,也应把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到一定的层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就是重视技能的培养,一方面我们要树立职业技术教育光荣的理念,另一方面在高校里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上大学不一定就等于成材,同样,在大城市工作也不等于成功。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请问各位有什么好建议?
徐鸿道:我认为,各级地方政府要为到基层就业的学生给予政策支持和提供必要的生活工作帮助,让年轻人愿意留在基层,安心在基层工作。拿浙江来说,现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好举措,应普遍推广实施。
汪晓村:大学生从毕业到胜任工作有一个“后培养阶段”,除了毕业生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与支持。现在很多单位的招聘动不动就要求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这是一种短期行为,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后培养”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除用人单位要端正认识,加强自我约束外,国家也要有一些限制性的政策法规,去除这些不应存在的“门槛”。
(本报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