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一位农民和他的艺术收藏馆
· “十里
红妆”演绎江南生活柔情
· 万部
手机述说中国电信光辉历程
· 百幅
地图记录华夏疆域变幻轨迹
· 数万
藏品编织文化艺术的摇篮
· 渐成热门藏品的“东方艺术之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十里
红妆”演绎江南生活柔情

  谢金松出生在海宁市郊的许巷翁埠村,长辈们世世代代种田务农。青少年时代,他受朋友集邮的影响,偶尔也找些邮票玩玩。后来,谢金松开始经商并成为农民企业家。在商海浪潮中,他走南闯北,眼界大开。举家迁居海宁市后,谢金松才正式有了收藏的雅趣。起初,他从收集正在淡出人们生活的粮票、油票、布票等票证开始,从中体味出无限的感动。

  有一次,谢金松前住周庄办事。在那里的田间地头,到处可见随意丢弃的废旧农具。那些水车、风车、稻筒、耕犁们,勾起了他对童年的记忆,便捡了几样东西运回家去。当地农民见了,大为不解:“我们丢掉的烂东西,你一个体面人捡回去干啥?”谢金松笑着说:“我喜欢。”没过多久,江浙农村旧时常用的80余种农具全都跟着谢金松进了海宁城。

  在谢氏艺术收藏馆2楼展厅,几架早已令现代人陌生的麻布织机昂首挺立,尤如现代装置艺术品一般招徕目光。其中一架麻布织机上还保留着当年使用的一截原材料,谢金松介绍说:“这是我丈母娘用过的织机。”

  这台织机所织麻布是用来做麻袋的。谢金松恋爱和结婚后,丈母娘一直在用它织麻布。后来,塑料编织袋取代了麻袋的地位,织机“下岗”了,谢金松就从丈母娘家将它“娶”回家来,像伺候妻子一样伺候着。所以,麻布织机完好无损,随时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再看老式农具,小到榨汁机、石磨、米兜,大到水车、纺纱车、冬布机、独轮车等等,真是一应俱全,足以让一些中老年观众勾起儿时的种种遐思。

  从前我省许多地方嫁女之时,女方要在结婚的前一天,将置办的奁具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送嫁妆队伍往往绵延数里之长,因而被称为“十里红妆”。走在展厅复古的青砖地板上,琳琅满目的红妆物品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八九十年前的中国江南:从烛台灯火、杂粮果桶到精致玲珑的讨奶桶、鼓桶、提桶、藤箱红橱,简直一片中国红。缓步欣赏,让我们流连的还有罗汉床、千工床、小姐床,一座十屏朱金窗相间的屏风上绘制着各式图案,向人们描述着各样传说,演绎着种种柔情。“十里红妆”已成往事,但是,谢氏艺术收藏馆却使参观者感受到“十里红妆”的民间文化遗存与它闪烁不灭的历史光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十里
红妆”演绎江南生活柔情
2007-3-2 浙江日报000132007-03-02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