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一位农民和他的艺术收藏馆
· “十里
红妆”演绎江南生活柔情
· 万部
手机述说中国电信光辉历程
· 百幅
地图记录华夏疆域变幻轨迹
· 数万
藏品编织文化艺术的摇篮
· 渐成热门藏品的“东方艺术之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万部
手机述说中国电信光辉历程

  如今,手机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但是,当人们每天用拇指按键联络亲朋好友的时候,大概不会追溯手中这台小机器的发展历史。走进谢氏艺术收藏馆,这里各式各样的手机展品,总能让观者由衷感叹。人们可能没有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审视一代又一代手机的造型演变,却不无例外地赞叹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同时,对于这些手机展品与它们的“团聚”充满好奇。

  谢金松对手机的收藏兴趣,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那种被戏称为“砖头机”的模拟手机在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群中比较盛行,成为某种身份的象征。很快,数字手机开始取代模拟手机。谢金松首先把目光盯上了正在被淘汰的模拟手机。似乎很少有人对这种淘汰物品产生尊敬之意。1992年,谢金松在海宁市邮电局偶尔发现一部被人丢弃的车载模拟手机。这部手机最初的售价为10万元,而谢金松捡的是“垃圾”,所以不必支付分文。别人的“垃圾”成全了一位有心人手机收藏的原始记录。

  不过,这还不是谢金松的至宝。在谢氏艺术收藏馆,他向我们介绍了一款YD900手机。原来,YD900手机是中国四所研制的我国第一部模拟手机,当年一共才生产10部,海宁市分到一部。YD900手机生产出来后几个月,甚至还来不及正式进入市场,就被通知停止生产,原因是进口“砖头机”已经上市。2003年,当谢金松请朋友购买到全国10部中的一部YD900手机时,他只花了500元钱。他很想将全部10部YD900手机收入囊中,于是到处打听。第二年,谢金松通过淘宝网拍卖,终于得到了第二部YD900手机,却花费了他4万元人民币。看来,收藏旧手机的人已经不止他一个人了。

  当数字机开始出现的时候,谢金松“近水楼台先得月”。嘉兴是全省最早试行数字机的城市之一。当时,嘉兴电信局海宁营业部到了几部砖头式数字手机,谢金松立即购买了一部。谢金松至今记得当时他的手机号码:911902。数字手机刚上市时,信号并不清楚,所以用的人不多。他的911902与“砖头机”大小一致,电板通用。据说,这款手机是“亚洲最早的一批、世界第二批”数字手机。所以,谢金松将它与YD900手机放在一起,视作自己手机藏品中的至宝。

  2003年,世界通讯博览会——手机博物馆在南京开馆。闻讯后的谢金松异常兴奋,便从自己的藏品中选了1000多部款式型号重复的手机前住金陵,试图交换和补充藏品。在南京,工作人员见到一名手提麻袋的浙江农民,而这位农民竟要求交换手机,简直不可思议!在工作人员面前,谢金松打开麻袋说:“我老远来的,你们先看看我的手机吧!”“你有多少手机?”对方问。谢金松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只带来1000多只。”话音刚落,工作人员愣住了。原来,这个手机博物馆里的手机藏品总共还不到100部。

  谢金松家里的手机藏品共计2000多个品种,1.3万余部。他决定不向南京的工作人员透露这个消息,免得他们大惊小怪。当我们采访这位农民收藏家的时候,他显得很平静。“全世界2000年以前生产的各种手机我基本上拥有了。”

  谢金松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却从小对机械情有独钟。所以,他收藏的宝贝与众不同,不以字画、古董为主,而将小型工业产品作为主要收藏品。除了品种繁多的手机,还有各国各时期的电话机。国内不少影视摄制组经常为了拍片的需要,慕名向谢金松求助。谢金松总是有求必应,即使好几部珍贵的电话机一经借出便石沉大海。在3楼展区,与手机、电话机一同展出的,还有老式留声机、收录机、电视机等。所有藏品经谢金松巧手修理,如今居然依旧能够正常使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万部
手机述说中国电信光辉历程
2007-3-2 浙江日报000132007-03-02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