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
· 让百姓敢花钱
· 哲理漫画
· 《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
· 乡村研究的一部力作
· 以和谐理念
推进新农村建设
· 人生悟语
· 社会学视角中的和谐社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人谈
  嘉宾:

  蓝蔚青(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研究员)

  陈立旭(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主持人:本报记者 江于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主持人:在前段时间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中,一些党员干部来电来信询问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何在?今天请二位专家先谈谈这个问题。

  蓝蔚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旧社会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

  世界和中国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通讯手段、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接受影响的渠道多样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使社会横向联系急剧扩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不仅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极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陈立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主持人:《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怎样全面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蓝蔚青:价值选择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价值观并不主张价值选择的单一化。“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才能使有限的资源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做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需要加以引导的,是在社会生活规范特别是基本规范方面的价值取向。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并且明确界定了它的基本内容,抓住了大力倡导和普遍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确立社会生活基本规范特别是基本制度和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已经深入人心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

  主持人: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它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使它成为全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陈立旭:要通过国民教育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国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有意识地、系统地传授给人们,使人类长期积累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通过人的素质培养,促进社会进步。国民教育不仅具有使教育对象认同与接受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功能,而且还训练并鼓励受教育者按照这些观念与规范去行动,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以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正因如此,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等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通过国民教育,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深刻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素质,尤其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说到底,也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正因如此,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彻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各方面工作中,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着力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紧密联系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成就和群众的切身感受,进行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和形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蓝蔚青: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既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坚持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没有利益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调整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既要以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同时又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才能奠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