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
· 让百姓敢花钱
· 哲理漫画
· 《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
· 乡村研究的一部力作
· 以和谐理念
推进新农村建设
· 人生悟语
· 社会学视角中的和谐社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
李永军
  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陈启修先生,当年曾把马克思笔下的Wan-'Mao-In译为“万卯寅”,而日本的学者则译为“王猛殷”或“王孟尹”。那么这个万卯寅是何许人也?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资本论》中译本一问世,与之相关的考证工作便开始了。经过郭沫若等历史学家的细致考证,人们才知道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惟一一个中国人,便是清朝咸丰户部右侍郎王茂荫。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这样记载王茂荫的: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就这样,中国晚清王朝的官员出现在马克思的名著《资本论》中。

  王茂荫,安徽歙县人,清嘉庆三年(1798年)出生于一个徽商家庭。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监生资格进京应试,中了举人。次年参加会试,又高中进士,备官户部。但在此后长达15年的时间内,王茂荫都是在户部任“主事”、“行走”一类的中低级官职。直到50岁才被升补为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其后提升为户部右侍郎兼理钱法堂(铸造和印制货币)事务,成为清廷主管财政货币事务的重要官员。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事之后,清政府的财政、货币危机加剧。咸丰元年九月,王茂荫在陕西道监察御史任内给咸丰上了《条议钞法折》,正式提出了改革币制、缓和危机的主张,即有限制地发行可兑换的钱币。

  清政府于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发行了民间无法向政府兑现的“户部官票”,年底发行了同类性质的“大清宝钞”和各类大钱,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面对如此局面,王茂荫焦虑不安,苦思补救对策。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初五,他向咸丰皇帝上了《再议钞法折》,提出了四项建议:一是允许钱钞兑换现钱即制钱;二是允许银票兑换现银;三是允许各商店用钞换银;四是允许典当铺款出入搭用钞币。其目的是为了“通商情,利运转”,试图用兑现的办法来刹住继续增发不兑现纸币的势头,制止通货膨胀,以挽回纸币的信用。当然,他的主张在当时不可能被采纳,并且被认为是专替商人说话,从而遭到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严厉斥责。学术界普遍认为,王茂荫的货币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