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自己动手”派的“红帆船”
· 叶一苇和他的“诗心造印”
· 什么都可以动手做
· “自己动手”派:玩的也是艺术
· 小木凳和搞艺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自己动手”派的“红帆船”
  而在这其中,“自己动手”派们又常常在不经意间,从他们所在的切面,逐步深入到这些技艺所蕴涵着的文化之中。

  过了几天,我又遇到小袁,他说,他还在做小凳子。不过,这回他准备按照中国的传统工艺做几只半叶梅花凳,不用钉,光用榫卯。

  榫卯结构可是中国家具的灵魂啊,小袁说。“榫头卯眼阴阳互动”,有时一个木料要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和三到四个木料相交。而中国家具榫卯结构竟有几十种之多,每个名称的榫头卯眼,在制作中根据外观的造型不同,又可以派生出多种榫卯。南北工匠们又因区域的不同,还有自己独特的榫卯结构。

  即使只是一只小小的凳子,也绝对展示出中国古代工匠的结构美学。

  对此,在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工作的建华肯定有更深的感触。他是这次采访遇到最为资深且有相当成绩的“自己动手”派。建华做古木帆船的模型正好有10年时间。他还能记得,第一次在店里看见的那只小小的帆船。现在想来,是有些简陋了,但却让他着迷。

  凑巧的是,那家店的老板,手头上正好有1套哥伦布航船的模型套件。向来细心的他买回家,一板一眼地照着图纸居然把整艘船拼了出来。由此,他走入了船模和船的世界,成为国内制作古帆船的顶尖高手。在他住所的工作室里,从小型车床到刻刀,各种工具一一具备。

  年初,他去了泉州,参观建立在那里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中国历代船舶模型陈列馆。中国是一个使用船只历史很悠久的国度,余姚河姆渡就出土过7000多年前的雕花木桨。建华说,可惜,中国古代的木帆船因为资料不够详尽,保存下来的图往往写意的居多,很少有爱好者制作中国古代船模。

  在船模陈列馆近200条船面前,他的傻瓜相机和2张256M的存储卡不敷使用,只得多次把数码照片倒到同去的朋友的数码伴侣里,直到几个月后,在苏州全国体育大会上碰到这位朋友才把数据倒回来,再对照着文字资料整理照片,足足用了1个多月才把1168张图片分成133个类别,稍微整理出个眉目来,但是仍有很多照片没有和文字对上号。这次在200条船模面前的措手不及,让他陆续在5月初购置了笔记本电脑、两张1G的存储卡、数码单反相机和2支镜头。

  更让他兴奋的是,今年,仿古的哥德堡号来到中国。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古帆船的实物。当哥德堡号停靠在上海的时候,也正是他组织的船模展览进行的时候,他们邀请船员来参观展览。他也不止一次登上了哥德堡号。他和海员们交上了朋友。后来,哥德堡号又停靠在舟山的船坞修整,整艘船都裸露出来,所有的帆也都挂了起来。

  他用新相机把整艘船所有的细节都拍了下来。比如,船上那么多帆绳的走法,以前的图纸往往忽略这部分的具体做法,随便拉一些,虽然外行看着也挺不错,但拿到国外一展,行家一看,就露馅了。有了这些宝贵的资料,他计划用3年的时间,制作一艘哥德堡号的模型。第一年做零件,第二年做船的主体,第三年拼装。

  建华说,他对船的这种热爱,可能缘于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苏联故事片《红帆船》。可惜的是,碟片借给别人再没有还回来,每次去书店音像部都会留意这部故事片,但是一直没有再找到。好在后来淘到了原著小说的中文译本。

  《红帆船》写的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阿索莉和格莱,远隔重洋,素不相识,可是神奇的预言在阿索莉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后来,红帆船终于从海上升起……

  红帆船是属于彼岸的,也许,在所有都市的“自己动手”派的内心深处,也都有那么一艘红帆船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