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自己动手”派的“红帆船”
· 叶一苇和他的“诗心造印”
· 什么都可以动手做
· “自己动手”派:玩的也是艺术
· 小木凳和搞艺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叶一苇和他的“诗心造印”
■记者 徐晓恩 通讯员 鄢子和 周关河
  一

  从艺70多年的叶一苇先生以朴素睿智的艺术追求和创作实践特立独行中国“印坛”,他的“诗心造印”主张篆刻与文学接轨,用文学创作的构思来指导篆刻创作构思,创作出艺术的篆刻。

  冬天的一个下午,笔者在叶老斗室聆听了一番他谈自己作品构思和欣赏的“法宝真经”。读叶老篆刻作品其实是在欣赏一首诗、一篇散文、一篇评论、一块石碑,在“约千言于数字”的方寸之中穷尽人间情理和趣味。譬如他最近创作的几方印章中有3方是谈人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的。第一方叫《友直》,印文说:“古人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直爽的朋友,使人感到痛快。”所以该方印章的线条结构都笔直干脆,篆刻作品第一视觉效果就让人感觉直爽痛快。第二方叫《友谅》,叶老配印文说:“朋友之间免不了有小小矛盾冲突,其中在于互相谅解,友情便永固。”此印章法上左右线条有对立之感,中间‘京’字调和着矛盾,化对立为和谐,‘谅’显得稳固。印章的构思和表现充分运用中国象形文字象形、会意等性状功能,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第三方叫《友多闻》,印文说:“有了多闻的朋友,谈笑风生,生活顿感生动活泼,不亦乐乎!”此印没有严肃之感,线条结构灵活欢快,仿佛印田里全是游动跳跃的蝌蚪和青蛙。记者与叶老开玩笑说,文怀沙就是这样的朋友,叶老点头微笑。印章“数字”是文眼,配文是导读,篆刻家的构思和导读让读者在联想感悟中完成一首诗一篇散文一篇评论的完整审美享受。

  二

  10月11日至13日,风流倜傥、老当益壮的文怀沙先生又专程到武义私访叶一苇先生,这次文老光临叶一苇寒舍纯为说说“私房话”,文老说自己不久前应青梅竹马的少年女友林北丽临终请求,为她写了篇悼词让她携身一同火化,这悼词其实是首哲理诗,名曰《神州有女耀高丘》。文老不仅给叶先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还叙述了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这在生活过得有些枯燥机械的叶一苇听来无疑是“三言两拍”式的天下奇文奇事,仿佛聆听高山流水的《广陵散》,很是陶醉神往和享受。文老10月13日离武不久,应叶老请求欣然为《叶一苇篆刻书法诗词选》写序,序中写道:“相逢便金石,何必试冰霜。岂期‘崦嵫日迫’,行将‘息我’之期,竟与武义叶一苇邂逅并订交,乍相逢,便莫逆,‘倾盖如故’此之谓也。”文老在序中联想少年让自己“涕泗横流”的文坛典故说:“叶一苇,我因你无视某些炙手可热的文坛权势;因你想起埋在记忆深处的顾贞观、吴兆骞、纳兰……认真拜观了你的金石、书法和诗词,我真的被触动了……都怪叶一苇不好,你已频入我梦,情同昆季,你使我未能忘怀,自从初见便洒脱不起来了。……书名《围外集》,自谦其所作属于‘不入围’,正如其本人之为人也属于‘不入围’。善哉‘不入围’!叶一苇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不入围’,我最欣赏他的,也是他的‘不入围’!”文老称赞叶一苇“君子也,其人自爱又热爱家、国,他对故乡的爱十分深沉”。

  三

  叶一苇先生1918年出生武义县城,曾在杭州谋得中学教席,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30多个春秋。1982年从杭州市第十一中学退休后,叶一苇在杭州枝头巷28号的小小斗室里,几平方米的阳台和一张三斗写字台就成了他“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文江艺海。《篆刻丛谈》、《篆刻丛谈续集》、《中国篆刻艺术与技巧》、《雕虫札记》、《篆刻学》、《中国篆刻史》、《篆刻欣赏》、《一苇印踪》、《一苇诗词选》等等,一部部饱含理论和实践真知灼见的专著横空出世。叶一苇是家乡情结特别浓郁的游子,在谦谦严谨孜孜以求的治学之余,经常受邀回乡指导武义书法队伍的茁壮成长,于是“熟溪书社”、“北岭印社”等很快涌现了一批影响全省的书法篆刻骨干。2002年10月,85岁高龄的叶一苇和比他年长2岁的老伴,因病无人照料和生活诸多不便等原因,回武义定居小儿家中。

  他回乡不久,就多方收集资料,着手历史客观挖掘整理明招文化,他还受邀到学校讲座和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文化研讨会。2005年初写出1.5万字的长文《明招文化对武义的深远影响》,不断修改提升完善后又整理出第二稿第三稿。同年5月,还策划之江诗社来武义举办“寿仙谷诗会”。近年,陆续编辑出版《孤琴篆刻谱》、《长话短说》等著作后,今年又着手编辑出版《武义历代诗词选》、《叶一苇篆刻书法诗词选》、《叶一苇篆刻论文选》等专著,为迎接县政府和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浙江省第二届篆刻作品展”和“庆祝叶一苇先生九十华诞”等活动,他还不顾高龄病身动手治了9方印章,并原件拓印500多份命名《老牛新犁》的礼品,准备回赠参加全省第二届篆刻作品展的作者和嘉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为选注出版《武义历代诗词选》,从策划、选稿、注释、统稿等都直接把关,为挖掘更多的资料,避免一些不该有的遗漏,他还跑回省城杭州,到省图书馆、文史馆等地“淘米”,同时在弟子友人的陪同下,到本县巩宅、刘宅等村借宗谱查阅,可谓呕心沥血。

  四

  叶一苇是标准的民间文人和平民艺术家。定住武义县城江山新村蜗居后,闲时爱走出一百来米长的小巷到熟溪边散步,比较固定的姿势是手攀树干看山看水,他的户外活动对人流车流和高楼不感兴趣。他知道熟水长流将流入钱塘江并汇入东海,自己虽然是溪底一块小小的鹅卵石,却能听见大山和大海共鸣的声音。他静立溪边忽儿成刀忽儿成树,意念中一遍遍尽情挥洒“篆刻非印章”、金石是“诗心造印”的艺术创造。物质的贫乏与精神的富有在溪边找到了撬动世界的支点,“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苏东坡身居远离官场商场情场的荒野黄州,却能调动得天独厚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指挥“千军万马”拓展自己的精神王国。寓居犄角旮旯的叶一苇先生,也能以一笔一画勾勒包容天地万物的艺海情天,因为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真正的艺术家永远在忙碌和收获中歌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