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木凳,是最不起眼的家具,超市里几十元就可以买到。如果做的话,熟练的工匠要不了一个小时,但对音像店老板小袁来说,就是大动静了。
小袁刚刚重新装修过自己的住宅,这会儿他和客人们都坐在真皮沙发上,谈话的内容却偏偏是几张小木凳。这些看上去高低不一的木凳放在客厅的显眼处,他不时用满足的眼光瞥上几眼,有时还要起身指点某个部位给客人看。这是他目前最热衷的话题。这些木凳差不多花去了他过去几周的业余时间。
事实上,他是城市中相当普遍的“自己动手”派中的一员。早些年,电脑流行DIY,DIY即英语中的“自己动手(do it youself)”。不过,当初人们所以DIY多半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现在,当电脑越来越便宜,DIY的顾客越来越少,在更多的场合中,我们却可以不时遇到乐于“自己动手”的人。他们和小袁一样,花费了或许数倍于购买现成品的费用,来做一件可能很不起眼,但也可能颇为惊人的作品。
小袁很难说清为什么对做木工有了如此大的兴趣。他说,起因跟这次装修有关吧。请了木匠来做活,他每天都要来看一下。来了就和师傅们聊聊,一开始,彼此的共同语言不多,只能问些进度什么的。后来,他觉得木匠活也挺有趣的,常常跟师傅讨教些技术,还拿废料做点练习,刨刨木头,敲敲钉子。
装修结束后,他总体上很满意,但不时还会发现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电视机下面的柜子,都隔成一样的高低,而实际上器材却是有高有低,需要把隔板取出来重新装一下。为这么点事情再把师傅找来,未免小题大做,他就准备自己动手,从商店买来电钻和螺钉。这就是他木工生涯的第一个任务。
他说,他用的这个电钻比师傅用的那个高级多了,又轻又犀利,是进口货,可不便宜。接下来的事情嘛,小袁用一个寓言来说明:一个人准备在墙上钉一幅画,钉子不牢,发现应该将钉子钉在木榫上才结实。于是找木榫,找到木榫后又嫌大,需要锯小,于是找锯子,找到后又嫌钝,需要锉锋利。于是找锉刀,找到后又嫌磨手,需要手柄。于是找小树杈,找到锯后又需要斧头,于是找斧头,于是找磨刀石,于是找……
现在,小袁的工具柜子里满满当当的,螺丝刀就有十几把,据说都是名牌,一般的店里还买不到。是冲压成型的,还是精磨成型;是光镀铬,还是先镀铜打底;这里讲究着呢。小袁说,欣赏欣赏其做工就是一种享受。当然,最好是能派上用场,他开玩笑说,现在他成天就琢磨着家里还有什么活可干了。这不,几个星期前,他发现家里沙发、椅子都不缺,但有的时候,还真需要一张小凳子。于是一连做出了几张,准备自己留一张,另外送给朋友。
小袁说,他算是刚入门的,有的朋友家伙比他齐备多了。他立劝我去采访一个苏州姓汪的先生。据小袁说,他家里专有一间房,就放着台铣床。平时,他去各处找些别人不用的红木一类用高档木料做的旧家具,买回来当自己的材料。老汪最擅长的,是做模仿以前皇宫里用的大鸟笼子。前不久刚用几千块钱出让了一个给一位熟人,没想到那个熟人转手用几万块钱给卖了,搞得老汪很郁闷。
小袁说,其实我们这些人做点东西,不管手艺高低,重视的是敲敲打打过程中的乐趣。至少他自己,从来没想到要拿这个赚钱。相反,他说,倒是有点搞艺术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