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记者博客:随想“新农民”
· 一个农民,是不是可以改变一座城市
· 该怎么称呼你,农民汤良川
· 拿政府津贴的农民
曾经皮蛋都做不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拿政府津贴的农民
曾经皮蛋都做不好

本报记者 童颖骏
  评委们最深的感受是“笔没法下,选了这个怕漏了那个”,因为在他们眼中,给哪些农民发津贴,事关给新型农民立怎样的标杆,事关农村的发展。

  本报记者 童颖骏

  岁末,打了一通电话给春天时采访过的武义农民,发现他们不是奔波在外地,就是行走在路上。

  武义县兴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高文兴,刚刚结束在杭州的3天培训,听浙大、农科院的专家讲授“食用菌栽培和检验”,又开始回村为引进藏红花的项目忙碌。

  这让我想起半年多前他说过的话,“当上拿政府津贴的土专家,压力可不小”(《今日关注》2006年4月17日报道)。

  9名农民成为武义县首批享受政府津贴的农村优秀人才。经济上的奖励倒在其次,关键在于这是“以前拿不到的荣誉”。

  武义田歌养鸭专业合作社社长徐翼虎说,这几千元的津贴可不敢随便花,他将凑入上浙大MBA总裁班的学费。有一项课程安排在8米高的地方进行拓展训练,让他有了全新的体验。

  而这次,当他在新厂房前向我们介绍新项目“蛋黄卵磷脂”时,一个农民的自豪感自然地流露出来。谁能想到,这个冲击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的“政府津贴”获得者,曾经连最简单的皮蛋都做不好呢?

  在采访中我切身感受到,与领取政府津贴的专家、教授不同,拿津贴的武义农民,他们的创业精神、经营理念、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是其他农民亲眼看到的,可以学习和超越的。

  在武义农业局工作了23年的陈宗瑞对我说,当评委时,他最深的感受是“笔没法下,选了这个怕漏了那个”,因为在他眼中,给哪些农民发津贴,事关给新型农民立怎样的标杆,事关农村的发展。

  结束采访后,陆续又听到这样的消息:杭州、文成等地都在陆续推出为优秀农民颁发政府津贴的政策。12月20日,我特地“百度”了一下“农民、政府津贴”,结果找到相关网页19700篇。

  而当武义优秀农民立足本土发展时,方增全已在异乡安居乐业。这位来自安徽六安市大别山区的农家子弟,一年前,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他在湖州市区买下了90多平方米的错层公寓(《今日关注》2005年10月18日报道),真正做起了城里人。

  这让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不仅改造着农村的设施和外观,还在改变农民的身份限制、权益限制和平台制约。而当这些限制逐步被冲破时,“跳出农门图发展”将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传说中一心跳“龙门”的“鲤鱼”,将拥有更多个人化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