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上午,一个镇上的干部打来电话,说省里的一个检查组,已经到了他们镇的某个村,正在挨家挨户地找农民调查走访。县领导一听就急了,立即派人前去联系,请检查组到县政府宾馆吃午饭。可人家说什么也不来,并一再声明,这次是“随机抽查”,检查组人员全都“自带干粮”。
这样的检查,不仅老百姓欢迎,基层干部也欢迎。虽然事先没有任何准备,一直担心会检查出什么问题,但人家对哪个地方都一样,检查公正公平,让你不得不服。
一年之中,上级对下级、部门对行业的工作检查,可以说数都数不清。这些检查,大多是必要的,也是很及时的。对于促进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检查,让基层的干部感到很“滥”、很“烦”、很“乱”。这种检查开始的时候很认真、很严肃,该看的地方也看了,该查的地方也查了,该发现的问题也发现了,甚至还当场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或“关停通知书”。但检查组一走,就没人再问、再追了。最近发生的3起矿难,就都是这样的例子。为此,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又一次“愤怒”了。他说:“从3起煤矿事故的初步调查情况来看,都属于已关闭矿井和停产整顿的矿井,擅自非法违法恢复生产。”
11月22日的《人民日报》有一条消息称,四川省明确规定,今后上级机关对下级检查工作时,所产生的检查费用,一律由省财政“埋单”。检查组成员检查工作期间,所开支的食宿、通讯和办公费用,一律由省财政支付,检查组人员不得在被检查单位和地区报销任何费用。这个规定非常好。在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之间,绝不能存在任何经济关系。假如住人家的房,吃人家的饭,喝人家的酒,拿人家的礼物,让人家报销种种费用,还能对人家认真检查吗?
社会发展了,检查工作的方法也应该不断地改进。比如“随机抽样检查”,就避免了事先准备之嫌。“静悄悄的检查”,则可以减轻基层接待之劳苦,同时又能获得第一手材料。而不论什么样的检查,都应该建立责任制,不是“一查了事”,而要对发现的问题“一追到底”。其实,越是工作做得扎实有效的地方,越欢迎这种公平认真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