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台州资讯
3  4  
PDF 版
· 市场牵引下的弹性教学
· 校本课程开发的“垦荒队”
· 民主管理构建和谐环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校本课程开发的“垦荒队”
——椒江区三梅中学教学改革纪实
  省二级重点高中椒江三梅中学从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出发,在省内率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已编写6门教材,学生使用后效果显著,教师在编写过程中自身素质提高迅速。三梅中学因此被同行誉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垦荒队”。

  搜寻:特色办学路在何方

  三梅中学于1984年由香港爱国同胞沈炳麟先生捐资创办。设有普通高中和艺术高中两个门类,而以艺术高中为主,艺术高中开设二个专业:美术与音乐。美术课程又分为素描(包括速写)、色彩、工艺美术(包括工艺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创作与欣赏等课目;音乐分为声乐、钢琴、视唱练耳、乐理、欣赏、舞蹈等课目。

  在教学实践中,现行音乐和美术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编排上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创造性余地,与艺术教学的创造性严重相悖。同时,每周1至2节的辅助课,显然不适应三梅中学艺术教学的特点。因此,三梅中学开始寻找适合自身教学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根据教学法实际,在保证学生通过高中会考的前提下,开设每周音乐、美术高一7节,高二8节,高三10节的专业课。

  自1984年开始创办艺术高中以来,在20多年的教学实验中,三梅中学对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作过一些总结,使用和选择过一部分教材,但都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三梅中学的教学需要。1995年,学校在总结10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三梅中学自身的教学特点,初定了一套本校的艺术大纲。之后,学校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不断创新,积累经验,多角度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出路。

  “校本课程开发即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 是以学校作为课程开发基地,通过学校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推进课程开发的一种主张,是学校和教师在课程上的自由与自律的统一。我们采取尊重教育活动的自由与自律性的立场,不过这并不是否定国家和地方组织的课程开发的作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旨在支持学校课程开发的主动权,为基础的自由、自律的课程开发提供条件,保障校本课程活动所需要的资源,视课程开发的进展灵活地变通现行的课程行政模式,所以校本课程不是与国家课程相对立的开发方式,而是课程开发的必然模式,无论是国家计划或学校计划,都要根据本校的自由的责任作出选择并开发。”三梅中学校长王云清,一口气为我们讲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

  选择:校本开发立教兴学

  许多同类学校只是挂个艺术招牌,将艺术作为装饰或附加的摆设,往往以高考为目标,给学生“量体裁衣”。他们把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建立在高考艺术得高分上,因而忽视了艺术的生活性,缺乏真正把艺术融入生活的理念。三梅中学决心要走自己的艺术教学之路。他们确立了“艺术则生活”的教学法理念,主张把艺术融入生活。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三梅中学确立的办学思想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三梅中学艺术教育的目标则是培养“基础的艺术人才”。

  先进的办学理念催生出三梅中学的艺术教育特色。三梅中学是以艺术高中为主的学校,但不同于一般普通高中的艺术教育,也不同于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而是兼顾了上述两者的共同点,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即艺术教育的全面性、基础专业性、人本化、艺术的生活化。

  在介绍三梅中学的艺术教育特点时,王云清告诉记者,三梅中学的艺术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服务的,所以学校艺术素质教育要体现全面性。三梅中学在实施艺术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有趣味地、快乐地掌握基本的艺术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艺术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是三梅中学的教学方法。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三梅中学每年两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的写生活动是雷打不动的。每次写生为时一周,写生的地点突出生活化。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所,又选在离学校50公里外的地方开展。写生结束后,将蕴含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在校园内分班分批展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感受生活。而在素描学习中,各班以同学为模特展开习作,在静物水果练习时,取材于学生十分熟悉的临海蜜橘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的生活融入学习、融入教材。

  在开展这些具体教学实践的同时,教师们及时对教材进行修正、补充和概括,做到边编写、边施教、边实践、边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就这样逐步完成了。

  践行:教学改革硕果累累

  在提出课程开发之前,三梅中学已经分三个阶段对艺术课程开发研究。

  第一阶段为1985年8月至1988年7月,学校进行艺术教育可行性调查研究。成立了以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为主体的艺术类课题小组,总结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通过对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的调查,着重分析了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从事专业的相关性,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差异,以及加强艺术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了详细论证。

  第二阶段为1989年8月至1995年7月,进行了三梅中学高中段艺术特色的控制性实验研究。1989年8月,以张新跃、张士友两位老师为主,组成了15人的课题实施小组,进行控制性实施。涉及高中一个年级4个班的180位学生的数理化等部分学科课程的修正,增加美术、音乐课程教学法,制订了具体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于1992年1月修订并完成了《三梅中学高中段艺术教学课程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1995年8月学生毕业后,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制订了下一轮实验方案。

  第三阶段为1995年8月至2000年7月,进一步完善高中段艺术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重点研究高中艺术课程结构,并在全校高中段全面推广。

  在此基础上,三梅中学对上述三个阶段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实施课程开发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整理了原来编写的大纲、教材,精心修改后,进入课程开发的实施阶段。2000年底,三梅中学艺术教学校本课程开发课时计划、教学大纲初稿在全省十几所同类艺术高中参加的浙江省艺术研讨会上公开。2001年三梅中学编写的6门教材初稿通过了专家的中期鉴定。

  经过20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三梅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梅中学艺术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教材包括美术的《素描》、《色彩》、《工艺美术》,音乐的《声乐》、《钢琴》、《视唱练耳》等6门。2002年,三梅中学的这一研发成果获得台州市第二届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2003年度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椒江三梅中学,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卓越成就而为全国教育界所关注,成为艺术高中的一面旗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