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谐文化
· 弘扬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 儒学应该怎样变革
· 继承儒家和谐思想 发展民族新文化
·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
· 弘扬儒家优秀文化 推动衢州和谐发展
· 充实和谐思想 建设和谐社会
·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继承儒家和谐思想 发展民族新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江蓝生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既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五千年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尊道贵德重和的思想观念,和谐始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中国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派,继承、光大了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文明,也继承、光大了和谐的思想传统。

  儒家的和谐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在前人有关“和”、“同”之辨的基础上,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名言,强调不同的事物和谐共存,不同的意见相得益彰。从这一理念,自然可以推导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思想。其次,“中庸”也是儒家和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推“中庸”为至德,“中庸”就是合宜、适度、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孔子著名的宽猛相济论,正是其中庸思想的体现。后来,子思的《中庸》一书在孔子中庸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和”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

  在外延上,儒家大致是从三个层面来阐述其和谐思想的。第一个层面是身心的和谐。在这方面,孔子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第二个层面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将个人的和谐仁爱之心推广到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导致社会和谐的伦理基础。第三个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按照古人的看法,天下万物皆由天地所生,天人合一,万物同源,人和自然本不可分。从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儒家确立了人和自然亲和相处观念。

  上述儒家的和谐思想,不但对历代中国人的思想品格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它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向来十分重视继承和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我们党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应具有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六个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重大理论创新。

  儒家文化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我们要正视它的现代价值。当然,儒家文化中也含有一些落后的、消极的、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因素。对此,我们必须加以扬弃。我们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与方法,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珍贵的历史遗产,我们不仅要继承,还要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