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国家行动:谢绝“丑陋”出行
· 可能增设惩罚性条款 一次“行动” 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 提升公民素质 维护国家形象并非中国特色
· 中央文明办定义 中国公民旅游中七种不文明行为
· 提高公民的文明习惯 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9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高公民的文明习惯 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3100万人次。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随着中国公民旅游人数的迅速增长,一些公民在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开展《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中央文明办一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2005年11月1日,新华社《参考消息》第八版报道了“台湾人担心大陆游客不拘小节”的文章。当日,中央领导同志在该文上作出批示:“关于提高公民的文明习惯,除社会上的宣传教育外,要进一步研究切入点,其中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抓文明景点创建、抓旅行社对旅行团的‘全程教育’。”

  在中央领导在该文上作出批示后不久,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也作出批示,要求中央文明办、商务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研究解决措施。

  8月8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相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

  通知认为,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群众反应强烈。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既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中国软实力,塑造中国公民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根据通知要求,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从2006年8月启动,到2008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8月16日的新华网全文发布了这一通知。同时,中央文明网、国家旅游局网站也发布了关于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和“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的公告,动员广大公民积极参与行动,集中公众智慧查找行为陋习,提出对策建议,明确整改方向,征集时间为8月17日至8月31日。

  在此次活动引起国内各界关注的同时,国外媒体也对此进行了评价。英国《泰晤士报》8月18日报道题为:不要吐痰、喧哗、抽烟和蹲着。

  同时,一些美国媒体认为,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出国人员的文明行为准则,这种做法相当罕见,对提升国家形象有一定积极意义。报道同时指出,要想提高国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就必须从教育抓起,因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8月20日,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引述了以上相关报道。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