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浙江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体系已经越来越完善,贫困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跨进大学校门,一张以“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构成的助学网,将帮助你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但是,我个人有个建议,在“绿色通道”上悬挂横幅,上面写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觉得现在有的大学生缺乏感恩心理。凭我的接触,现在有的独生子女对自己得到的,无论是来源于父母、学校还是国家社会,认为理所当然,不知感恩。比如对于勤工助学岗位,是我们费了不少精力争取来的,学校每年为勤工助学投入的资金就有三四百万元,而有的学生就不知道珍惜,在岗位上不好好做,就坐等着拿钱,认为这是他应得的。
贫困大学生的比例是20%,而据我所知,在省内的名牌学府,享受助学贷款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0%,再加上奖学金、助学金等等,得益于助学体系的学生已经远远超出了20%。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怀抱感恩心理,那么若干年以后必定回报于社会,如果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得到的,无非是自己该拿的,是国家社会欠他的,那么其后果不堪设想。
我去参加“肯德基曙光基金”的全国交流会议,与会的不少老师学生提出异议,“既然捐助就干干脆脆,干什么要求受助大学生在4年内要连续10个月以上在肯德基店里工作?”相反,我觉得“肯德基曙光基金”的做法非常好,它不仅要资助一个人完成学业,还要培养他一种做人的态度——理解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明白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也要为别人做点什么,要学会自助与助人。
亲爱的大学生们,虽然我已经离开了校园,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疼你们或者骂你们,但我还是愿像朋友一样告诉你们,就像我告诉以前的学生一样——在这个社会上,善是存在的,好人是有的,当你接受了他们帮助的时候,请你们也记得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