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经商人家的 颁奖会
· 小月爸爸的折腾九月
· 社会话题一周关注
· 现代父母的成功焦虑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月爸爸的折腾九月
——透视小学择校引发的“搬家”热
■本报记者 臧铯
  一个女同事几天前在杭州妇保医院剖腹产生了一个儿子,几个朋友喜孜孜结伴去探望。女同事显得精神气很好,向大家宣布说,由于自己要求提前剖腹的英明决定,为儿子的未来上学足足争取到了一年的光阴。

  生孩子与上小学有什么关系呢?该女同事耐心解释,如今,小学报名的年龄是六周岁,周岁计算的界限是9月1日,这之后出生的孩子要比这之前出生的孩子晚一年才能报名上学。她的预产期原本在9月初,如果孩子足月出生,就要耽误一年了,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这一年是耽误不起的。

  在场的人恍然大悟。回去的路上,却有人忍不住感慨,如今,人们怎么活得那么累?连生孩子这样自然的事,都要规划、计算到六七年以后。听妇保医院的医生说,这样的事一点也不希奇,不只在杭州,各地都有类似的情况。

  生产时已经在考虑六年后的事,那么,那些孩子今年上小学的家长们呢,是不是更加忙得不可开交了?

  月月是今年入学的一年级新生。9月1日这天,她扎着马尾巴,穿着蓝白格子小短裙,由爸爸开车送去上学。一路上,她含着口哨糖,很是开心。她并不知道,为了这一天,全家人的生活都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而月月的爸爸沈明说,“我们家的情况,其实并不特殊。”

  沈明的焦虑从去年就开始了,到今年夏天,这份焦虑达到了顶点。看到他这些天的生活,记者体味到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

  起因是女儿要上小学了,井然有序的生活就此结束。

  “都怪我当初没有做好规划,现在骑虎难下了。”沈明说。去年这个时候,为了女儿有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夫妇俩贷款在城北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新房,又花了好几万元精心装修,女儿的房间是粉色的,窗台宽大,铺着厚厚的软垫子,可以在上面躺着看图书,卫生间的墙面上是许多游动的“小鱼”……可是,精心营造的新家住了不到一年,沈明就面临不得不再找房子的尴尬。

  沈明说,新家附近没有一所好的小学,用他的话来说,有的都是一些“农村学校”,让女儿在这些小学受教育,沈明一想起来就觉得女儿的前途一片暗淡。“不是都说环境是最重要的吗?那些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不就图一个教育环境吗!我再随便,也不能把孩子的前途不当回事。”

  好在当初,沈明把女儿的户口落在了城西爷爷家,刚好属于一所颇有名气的重点小学的学区。搬到城东去住!思前想后,沈明决定:新房子不住了,为了女儿,搬到城西去租房子。

  “城北,刚装修好的新房子空关,每个月还要为它付近两千元的按揭款;城东,每月又要再花费上千元租一套房子住,两个人的工资都不高,明摆着太亏了。”“我老婆的单位就在城北,三班倒,以前住得近,问题还不大,今后住在城西,做夜班,我只好凌晨两三点钟起床去接。这种困难,我老婆眉头都没皱过一下,什么事也没有女儿读书事大。”

  听到这个决定时,“亲戚朋友没有一个脑袋不是嗡的一声”,沈明说。长辈们开始埋怨夫妇两个“没打算”。但是急归急,埋怨归埋怨,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一个人敢说那样的话——“读书全看小孩子自己,上什么学校还不是一样”。

  最后,还是爷爷沈德做了自我“牺牲”,让儿子一家人搬来与自己同住,至少可以省一笔租房的钱。于是,不仅仅是沈明夫妇的生活改变了,爷爷的生活也赔上了。

  8月20日这天,沈德无奈地把一张用了一辈子的黑色写字桌以10元的价格,卖给了社区收废品的人。“两室一厅的房子,一间屋子让给了儿子一家人,为了腾出地方,很多东西只好半扔半卖处理了。那张桌子旧是旧,其实做工很好,光是抽屉的表面就做出了那么多的小曲面。”沈德有点心疼,这些老家具有着他对自己父母的回忆,要不是为了给儿子腾地方,他是决不卖的。

  被改变的还不止这些。沈德是画画的,平时一个人住,一直习惯于深夜画画,凌晨睡觉,中午起床。沈明很担心父亲的作息习惯会影响女儿,“小孩子要早睡早起,九点就该上床,七点就得起床,如果同住一个屋檐下,小孩子看见爷爷半夜兴致盎然地画画、听收音机、烧宵夜吃,哪里还肯听话睡觉呢?”沈明已经多次暗示父亲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可是对沈德来说,“几十年的习惯一下子哪里变得了,这比让我腾出房子还要难得多。”

  沈德有收藏瓷器的爱好,家中连柜子的顶上、饭桌上、过道的狭小空间里都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这些现在都只好收起来了。太占地方了,而且如果被小孩子打破了也不安全。”父子俩把不少瓷器打包装盒,塞进了床底。“太多了,还得给那些余下的瓷器找地方。”

  房子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又要操心孩子的吃饭问题。“中午这顿没人管。看来必须去找一个保姆,中午能给孩子烧一顿饭,下午可以去接孩子放学。”保姆一下子不好找,孩子的外婆被搬来救急。沈明说,其实外婆家也在城北,要是孩子在城北念书,老人照顾起来就很方便,而现在,外婆给外孙女烧一顿饭,得换两趟车,从城北赶到城西。

  “生活颠三倒四了。原来住一百多平方米,现在一家人住14平方米一间房;原来夫妇俩一间大卧室还嫌地方小,现在一间房里要放两张席梦思,其中一张还得打地铺;感觉什么都是在凑合,哪里还谈得上享受,周末,全家人又要收拾东西,回城北自己家去住,周日晚上再赶回城西,真够折腾,权当我们在过周末‘别墅’生活吧。”

  “不止一个朋友说,我们这是劳民伤财,自己作孽。其实,讨论来讨论去,关键就是一个,为了孩子念小学,一家人这样折腾,到底值不值得?这个,我也说不好,只知道,如果不这样做,自己更不安心。如果小学的起跑线低了,她初中、高中就会落后于人,更别提今后念大学、留学了,如果那样,我们怎么对得起她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