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福建仙游县的曾德梅老人每天都重复着相似的工作:走访困难户、建立贫困生档案、寻找爱心人士结对。7年来,2743名贫困生因为老人的牵线搭桥获得资助。
1999年2月,作为仙游县木兰慈善会的骨干,曾德梅随仙游县妇联的工作人员下乡看望贫困户。
在龙华镇爱和村一座土坯房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姑娘蜷缩在屋角,紧盯着他们手里的慰问品。女孩叫黄丽琳,父亲因车祸丧生,母亲改嫁,她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到了上学年龄也没钱上学。曾德梅深受触动,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600元退休金,资助黄丽琳等3名女童上学。那晚老人失眠了,他想: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能唤起全社会的力量,何愁贫困孩子上不了学?
曾德梅开始动员当地企业家及宽裕家庭捐助贫困孩子上学。这时候,他发现不少资助者都希望了解受助对象的具体情况。于是,他便每天走村入户调查贫困生家庭及其学习情况,登记造册并附上照片,再到学校、村委会、乡(镇)政府核实盖章。邻居庄庸说,老曾总是每天一大早就出发,直到天黑才回家。
为调查象溪乡贫困生苏珍珠的情况,曾德梅翻山越岭,徒步2小时走到距离乡政府10多公里的园宅村。太阳西斜,又饿又累的曾德梅差点脱水昏过去,后来驻村的乡干部叫了一辆摩托车把他送出山村。如今,经他牵线搭桥受助的苏珍珠已经是承璜二中的优秀生。
“帮助一名贫困生,从了解家庭、学习情况到征求意见、拍照造册、核实反馈至少要跑5趟。”曾德梅告诉记者,他平均每天要走5个小时,解放鞋已磨破了10双。
找贫困生难,联系资助人也不容易。头戴草帽,手拎装满贫困生档案的皮包,老人逐家走访本地知名企业家和家道殷实的家庭。“被人误解、碰钉子,都是常事。”曾德梅说。
老人有一个记录本,登记了所有经他牵线搭桥的结对助学情况。记者在记录本上看到,截至8月30日,已经有2743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款544万元。
“老曾每月退休金只有1000元左右,为了寻访贫困生,每月坐车、拍照、打电话、填写资料等就要花去他500多元。”仙游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郑元畏说,曾德梅热心于帮困助学事业,自己却过得很清贫。
曾德梅的老伴陈爱珠身患萎缩性胃炎,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对此,曾德梅有些难过:“我最对不起的就是她了,没有时间照顾她……但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少了,还有很多贫困生没有得到资助。”老人的手上还有1000多名贫困生的资料没有“推销”出去,他的心里非常着急。
一些人对曾德梅的行为不理解,拥有48年党龄的他说:“我以前也非常贫穷,是党一手培养我,让我进了文化速成班。现在我要为党、为人民做点事情。我要干到眼睛看不见、脚走不动、手不能写为止。”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