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安丽 严元俭 常山县报道组 徐廖) 建设新农村的热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村官”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记者近日在常山县采访发现,这里的“村官”对读函授上培训班特别钟情,全县676名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有近300人在读大专函授,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班的更多。
青石乡党委书记姜苏州说,以前村两委干部到镇里,除了要钱要物,就是要求解决纠纷问题,而现在大多是来要“能力”的,三天两头有人要求镇里牵头组织赴大专院校进修。今年县里要来50个衢州学院(筹)大专函授班的名额,因为报名的人太多,最后去了57个。
正在县委党校大专函授班学习的天马镇四都村支书刘光武今年已经55岁,说起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去读大专班,他说,现在建设新农村,总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用。
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何忠新的印象里,以前搞村干部培训,不少是大锅菜,人们想学的学不到,不想学的反复学,结果总有一些人心不在焉,推三阻四找理由不想参加学习,而现在常常是自己出钱也要去。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来自建设新农村对“村官”能力的倒逼,另一方面是在培训项目上“村官”有了选择权。在常山,无论是县、乡两级党校还是各种门类的培训班,对课程的设置是自下而上的,每办一期培训班,组织部门都要分组下去走访,了解村干部想学什么,再确定培训内容。
据了解,村官们喜欢的学习培训项目有: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村务管理、致富项目、“三农”问题研究、农业项目包装以及农业招商等。正在衢州学院大专函授班就读的青石镇溪口村村委会主任吴土金感到,读大专班,不仅可以学到需要的知识,还可以结交许多朋友,掌握更多的信息。
建设新农村,村干部不仅要有点子,还要起带头示范作用,这样就得先学先干。新昌乡黄塘村支书廖红俊在乡党校听了农业局专家的课后,边学边干,建立了有7000平方米菇房的“新昌乡生态食用菌栽培园区”、200亩的有机油茶示范基地,还自己出资购买了电脑,成立了黄塘村信息中心,把网上最新的农业科技技术和农产品行情等信息摘录下来,提供给村民。有了这些现代化设备,他带领村民调整农业结构的步伐更加稳健了。村里先后发展的高山蔬菜、中药材项目、低产油茶林改造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搞一个成一个,让许多农民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