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中国轻纺城市场改造升级工程——联合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开业;3月,绍兴县作为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的面料辅助基地,开始战略合作;4月,中国轻纺城市场管理委员会成立;5至6月,绍兴县先后到香港、上海推介中国轻纺城……
进入2006年以来,绍兴县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对中国轻纺城实施脱胎换骨的改造,以产业升级为载体,以市场升级为突破口,致力于打造国际纺织之都的新形象。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历届绍兴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轻纺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方式不断更新,业主素质不断提升,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专业市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去年市场成交额达276亿元,在全国数万个专业市场中,连续14年位居第二。然而,市场的经营环境、配套设施,与现代交易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绍兴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作为轻纺城传统交易区升级的示范工程,联合市场和轻纺城国际贸易区两个新市场因此从构想变成了现实。
作为经济强县,绍兴县提出了“坚持经济中心、推进率先发展”的总体目标。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徐焕明表示,绍兴县要保持经济的率先发展,就必须大力抓好轻纺这个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柯桥城市商贸三产业,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轻纺城的提升发展。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做大做强中国轻纺城,是绍兴县城市建设的立城之本、轻纺产业的立业之本、经济强县的立县之本。
基于柯桥城市发展基础和县域特征,绍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中国轻纺城“国际纺织之都、区域商贸之城”的战略目标,确定了“政府主导,市场细分、业态创新、南北互动”的运作思路,确定了老市场区块“统一规划、维修配套、拆迁改造、加强管理”的改造提升原则和新市场区“配套延伸、错位布局”的发展原则,确定了“重在政府主导,形成合力;重在降低成本,优化环境;重在配套延伸,创新发展”三大工作原则,确定了“继续大力改造提升老市场区、从严控制新办同类产品市场、积极培育发展配套延伸市场”三大工作重点,全面而深入地明确了今后几年中国轻纺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根据市场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绍兴县提出了“一二三”的市场发展战略,即:提升改造一个主体市场——轻纺城传统交易区和现代交易区;健全完善两个配套市场——轻纺原料市场和国际物流中心;发展壮大三个要素市场——轻纺城网上市场、中国轻纺城人才市场和中国轻纺城科技市场。交易电子化、贸易国际化、主体公司化,是市场升级的主要特征。
近期,绍兴县以两大工作作为轻纺城二期改造升级突破口。一是南面启动东升路市场区拆迁改造。目前,确定了东升路老市场区分期改造计划,完成了一期第一阶段拆迁、评估、测绘工作;出台了东升路拆迁补偿安置政策,确定了东升路市场一期一阶段安置规划设计,拆迁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二是北面启动集服装、服饰、辅料市场,技术市场和会展中心三项功能于一体的新市场园区。已委托杭州城建设计院,按照科技创新中心、会议展示中心和延伸发展服装、辅料、服饰市场等三方面功能进行规划设计深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轻纺城传统的现货交易方式,正在受到电子商务的挑战。为增强专业市场的国际竞争力,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提高绍兴纺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必须“擦亮”绍兴纺织企业的“网上招牌”。“什么叫国际化?国际化就是让所有需要各种面料的人,在这里能方便地找到他想要的面料。很重要的是,你必须把信息告诉别人。”中国轻纺城市场公司的周会良总经理说。
信息化带给要素市场的配置调节作用是显著的。“网上轻纺城”可以“永不打烊”地招徕电子商务。目前,中国轻纺城已有4086家布商组成了网上销售平台,年交易总额达1.2亿元。虽说这1.2亿元在中国轻纺城全年成交额的267亿元中还不足1%,但93%的增幅分明让人看到一支向“国际化电子商务”快速进发的轻骑兵。
从传统的现货交易到现在的看样订货,洽谈为主,经营户首先迈出了经营业态改变的步伐。在时代广场5楼,浙江滨丽纺织有限公司的老总王新生忙得不亦乐乎。这位16年前来到轻纺城打天下的第一个大学生,从最初租赁半间摊位起家做到今天的近亿资产,对轻纺城市场的发展变迁和升级最有感触:“如今,我们内销外贸一起做,面谈和电子商务都不能少,交易方式改变了,硬件设
施也得跟着变。”
市场的活力,源于绍兴县强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优势。围绕“国际纺织之都”的建设目标,绍兴县对纺织产业实施了以创新发展为主的升级改造,提高纺织产业在国内国际的综合竞争力。县长冯建荣在谈到绍兴的纺织产业发展时说,纺织业是绍兴县的母亲产业,只有坚定做下去,努力走出去,奋力提上去,才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政府要做的就是,鼓励企业发展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使绍兴的纺织产业走上一条由量变到质变的创新之路。
金银丝系列产品、烂花亚麻时装面料、高透气高撕裂细旦水刺新型材料……在浙江新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当看完200余款新品面料时,没有一位采购商不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啧啧”称奇。
去年,“新中天”投入4000多万元,依靠公司下属新中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和中合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有4只新产品通过省科技厅鉴定,申请专利120多项,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像“新中天”一样,加大科技投入,成立或依托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成为了绍兴县企业界自主创新的一道风景。纺织龙头企业天圣集团开发的超柔灯芯绒,每米可卖到40元,毛利率是一般面料的二三倍,而其投资3亿元开发的高档羊绒面料,每米销售价格高达五六百元,产品70%以上出口外销,附加值更加可观。在天圣集团,公司的研发中心由车间搬到了行政办公中心,并进行了保密管理,谢绝人员参观。今年,这个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国家纺织纤维产品研发基地,每年研发新产品近2000种。同样在裕隆集团,一个国家级的家纺面料研发中心已经建立,每年定期在上海、北京、巴黎发布流行时尚家纺面料,同时为周边的中小企业提供新产品的技术服务,迅速带动了一批中小家纺企业的发展。而作为绍兴县中小纺织企业创新发展孵化器的轻纺科技中心,已经拥有600多家会员制企业,每年为他们提供难以计数的新产品、新技术。
县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有7家企业的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高新科技研发中心。绍兴市恒柏服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28家企业的研发中心,晋级为市级高新科技研发中心,全县企业的产品创新率达到32.5%。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企业研发中心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了附加值。2005年,全县企业共申请专利400项,同比增长100%,获国家授权专利150项,获省科学技术奖3项、市级科技奖18项。
研发推动创新力,创新提升竞争力。一大批企业凭借自己的研发能力,在行业内独领风骚。展望集团成功开发大豆蛋白纤维,价格不到羊毛的1/5,但质量、性能却能与羊毛试比高;“恒美”自主研发的竹纤维家纺面料,“越剑机械”的加弹机系列,“古纤道”的海岛复合长丝等,都成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产品。创新发展,正在奠定绍兴县“国际纺织之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