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省委举行“浙江论坛”报告会
· 乘坐磁悬浮列车安全吗?
· 强台风“珍珠” 预计影响我省
· 爱心 进家门
· 我省有了首批兼职“红十字现场救护师”
· 浙江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
· 让农民享受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 学术讨论会在杭举行
· 我省一批“四五” 普法先进受表彰
· 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 市场奇迹
· 本科人才就给一套安居房
·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农民享受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海盐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海盐县38万人口中,有28万是农民。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县紧紧围绕“真正让群众满意”的目标,把让农民群众真正受益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

  注重整改实效,把实事办到农民心坎上

  澉浦镇澉东村有一条猫儿桥浜,曾经是一条臭水浜,水脏得“连洗马桶都不行”。今年初,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村党支部针对群众要求整治环境的呼声,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投入30多万元对河流进行整治,疏浚土方6000余方,修筑河岸1.4公里,并对全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理,做到“日产日清”,还投入53万元,浇筑通组公路5.5公里,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于城镇江渭村党支部针对稻草燃烧污染环境的问题,去年底投资5万多元建起了全省首个“生物质气化炉”户用示范点,20多家农户率先使用气化炉代替了以前的土灶,既实现了再生能源的利用,又保护了环境,赢得村民的交口称赞。

  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让农民不出村就能放心就医……把实事办到农民心坎上,一切为了群众满意,海盐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开言路征求意见,根据各村实际,坚持“一村一策”抓整改,注重整改实效,赢得了农民的肯定和拥护。

  在整改过程中,全县104个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分为“撤村建居”、“村居混合”和“纯农业人口”三种类型。“撤村建居”行政村整改重点集中在如何提高为居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解决“撤村建居”过程中遗留问题等方面;“村居混合”行政村整改重点是如何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完善其生活保障等;“纯农业人口”行政村主要针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村庄改造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改。    

  尊重群众意愿,农民真正成了村里的“当家人”

  海盐对涉及村级发展的重大事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农民真正成为“当家人”:事前采用村班子“拟”、承包组长会议“商”、党员议事小组“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定”,扩大村级民主决策参与面;村民理财监督小组进行财务监督、民主听证会进行村级事务监督、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办理结果监督的“三督”办法,落实群众监督权;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细化20多项公开内容,充分落实群众知情权。(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南北湖风景区澉南村,村里的每一笔钱从何而来、花在什么地方,每一项工程该怎样建设、资金如何筹集,村民们都心知肚明,都有发言权。许家河廊村是最后一个通水泥路的自然村,全村只有14户人家,一共筹集了48500元资金。5月11日下午,工程刚开工,75岁的村民步爱珍乐呵呵地一直守在施工现场。“这条路修多长,从哪里修到哪里,要花多少钱,我都一清二楚。”她说,因为村干部办事透明,凡事都和大家商量,村民修路的积极性都很高,都乐意掏钱,她自己的大儿子就出了1万元,小儿子也出了3000元。

  村民的声音就是办事的方向。武原镇君原村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专门设立了“民意收集反馈小组”,7名无职党员经常到村民家中“串门”,倾听大家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村党支部。近日,64岁的老党员陈再生听到有村民反映,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位于东边,给西片的村民文化娱乐活动造成不便,能否在西片再造一个活动中心?他马上将这一情况反馈给村党支部。经过认真商议,村“两委”决定在今年下半年把西片的活动中心建好。老陈高兴地说,村民的意见有人听,村干部说到做到,村民现在真正是“当家作主”了。

  发展农村经济,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去年,西塘桥镇凤凰村养猪大户王燕平盖起了一幢40多万元的别墅,这在镇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养猪也能赚大钱,靠养猪也能住上别墅。

  王燕平是海盐县元通养猪合作社3000多农户之一。老王心里明白,自己能有今天,是因为有个好“靠山”——位于镇上的嘉兴市青莲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省农业龙头企业,“青莲”带动了海盐周边乡镇养殖业的发展。原来每年只养几十头猪的开始养几百头,养几百头的后来养了上千头。现在,镇上年出栏达10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已经达到157户。仅仅靠养猪这一项,就可以给西塘桥镇人均增加1000元以上的年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跟王燕平一样住上了新别墅,过上了好日子。

  海盐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农民强烈要求致富的呼声,认准“农民增收”这个硬道理,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合作社已达23家,覆盖粮油、畜禽等传统产业和水产、果蔬、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拥有社员2911个,联结农户3.1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8.2%,2005年为社员销售农产品3.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2005年,海盐仅16家生产经营性农业龙头企业就创造产值5.41亿元,联结带动农户6.78万户次。

  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民迫切需要就业技能。如何让依靠土地谋生的传统农民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海盐启动被征地农民免费技能培训工作,计划在2008年底之前将3万被征地农民轮训一遍。

  海盐县经济开发区新海村村民李忠法是一位被征地农民,今年年初,经过政府免费提供的叉车技术培训,成为海盐大宇标准件有限公司的一名叉车工人,每月工资1500元左右。他很满意这份工作:“以前没有技术,找工作很不容易,现在掌握了一技之长,找工作容易多了,生活条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

  据统计,2005年嘉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7元,名列全省第一;海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42元,同比增长12.3%,已连续4年位居嘉兴各市(县)之首,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39元,同比增长5.1%。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