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省委举行“浙江论坛”报告会
· 乘坐磁悬浮列车安全吗?
· 强台风“珍珠” 预计影响我省
· 爱心 进家门
· 我省有了首批兼职“红十字现场救护师”
· 浙江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
· 让农民享受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 学术讨论会在杭举行
· 我省一批“四五” 普法先进受表彰
· 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 市场奇迹
· 本科人才就给一套安居房
·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市场奇迹
——“义乌发展经验”新观察之一
  这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既有宽敞亮堂、数万个商位全部接入宽带的国际商贸城,也有摩肩接踵、遍布全城的50个专业市场和专业街。以一天8小时计,义乌市场5.8万个摊位各逛1分钟就得120天。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采购展示中心。每年40万个集装箱把40多万种商品运往212个国家和地区,8000多外商常年扎营,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就像蝴蝶振翅波及大气环流一般,影响着大洋彼岸的日用百货商品价格。

  昔日黄土盆地的穷县,而今却因商立市,在中国百强县(市)中排行前15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居浙江县级市首位。

  为什么是义乌?

  是因为一批有着“鸡毛换糖”悠久传统的商人?是因为抓住了短缺经济时期的市场缝隙?还是因为搭上了“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顺风车?……

  是,又不完全是——这样的条件和机会,不少地方也曾有过。今天,当我们探究义乌的发展轨迹,揭示的是一个选择科学发展之路的成功典范。

  七任书记抓市场——差异化战略令县域经济闯出了“兴商建市”的独特发展路径

  说到义乌,人们总会发问:“兴商建市”的战略何以确立,又何以延续了20多年?

  “一开始是穷出来的”。市场发展的见证人、义乌老太太冯爱倩,1982年因被没收提篮冲进县委书记的办公室要求放开市场。她说:上世纪70年代,素有“敲糖帮”之称的义乌农民在县城和廿三里镇逐渐形成了“马路市场”,作为安生度日的重要副业。她家当时也是苦得“七个荸荠一餐饭”。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义乌县委、县政府1982年毅然提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城市市场开放”等“四个允许”,到1984年底,进一步确立了“兴商建县”的战略。

  金华市委副书记、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说:当时义乌只有2家工厂,黄土丘陵又多是低产田,有的就是一批多少年“鸡毛换糖”锤炼出来的商人和经商的传统。兴商建县(市)就是尊重群众的创造性,抓住商业这唯一的比较优势,确立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难能可贵的是,20多年来,义乌七任县(市)委书记都坚持这一发展战略,抓住市场不松手。他们清醒地看到市场在县域经济竞争中、在百姓致富奔小康中的独特作用,在各阶段提出的发展战略无不围绕着市场,从“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直到今年“十一五”规划中的“加快打造国际性商贸城市”。(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当年第一个在义乌市场卖头花的周晓光,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饰品企业——新光集团的董事长。她说:老百姓感谢这些党的干部,他们正是从群众的愿望出发,尊重前任的功绩,尊重义乌的实际,才会“咬定市场不放松”。

  坚持不意味着僵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是在创新中不断完善的。

  小商品市场的功能、形态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生了质的改变。八易其址、11次扩建,排水沟上的马路市场演变成了今天的大型现代化商场,自动扶梯、中央空调、休闲中庭;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三现”交易为主的批发市场,也变成了今天以洽谈订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交易方式为主的小商品展示、交易、信息中心。

  变于不变之间,义乌小商品市场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竞争优势,超越了同期兴起的众多市场,义乌走到了浙江经济的前沿。

  少收了9万元——低成本战略形成了商务“洼地”,集聚促进市场腾飞的生产要素

  猜猜看,“日进斗金”的义乌市场一个商位租金是多少?

  国际商贸城一个商位一年1万元,篁园市场每月80元。

  开始真是“打死都不信”,因为80元的标准还是上世纪90年代定下的,而国际商贸城一个商位私下的租赁价起码是一年10万元。

  “少收9万元”——体现的是义乌市场运营中一以贯之的低成本竞争战略,而这曾被全球竞争力研究领域的权威迈克尔·波特视为企业成功三大基本战略之首。义乌市市长吴蔚荣说,义乌市场的成功“莫名”有“其妙”,营造商务成本“洼地”,蓄水养鱼、聚商隆市就是其中一妙。

  “少收9万元”——背后蕴藏着一个个令人信服的故事。长期以来,看好在义乌办市场的前景,许多老板要来圈地再建几个小商品市场,或是要求“吃”下已有的市场和联托运基地。面对投资者开出的一张张巨额支票,义乌市坚持通过国有控股公司掌控着市场和联托运基地的规划建设管理的主导权,其中就包括摊位的租金定价权。市场贸易局局长吴波成说:小商品市场和联托运基地是商品流通的基础平台,已成为全市经济的命脉,这样的公共资源政府不掌控,商位租赁价格、物流基地使用价格都会“炒”到天上去。这样,商户跑了、人气散了,发展的机遇也会失去。

  低成本战略无处不在。国家宏观调控、土地供给收紧,义乌人就把市场造到了五层高,宽阔的市民广场下面也开辟了13条地下专业街,既节约了地,租金也低;商人需要最快捷的商务服务,银行保险、律师会计翻译中介机构、各类小商品协会就设在市场里面,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商也能在最短时间找到专业翻译领着他逛市场……

  更重要的是,因市场而生的第三产业融通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降低了市场和企业的运营成本。一家企业老总说:义乌物流业发达,一小箱货也能随时发送到国内任何一个地方。

  低成本战略就此让全国乃至全球的商人源源不断涌向义乌,不知不觉中沉淀积累了更多市场腾飞的生产要素。

  “义乌指数”——“全球化战略”令义乌攀向世界日用品市场制高点

  美国谷物交易所的小麦价格、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价格、玉米(阿根廷)的英国到岸价格……今天,全球大宗商品的市场基准价格基本上取决于发达国家的价格形成机制,这种机制被形象地称为“全球价格俱乐部”。

  再过几个月,这个“全球价格俱乐部”将加入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伙伴——由中国商务部、义乌市政府、义乌商城集团等联合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最快将在年内发布。这将是一个影响世界小商品批发、库存、物流、人气,特别是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中国指数。

  借助全球化竞争战略,义乌离全球日用消费品市场的制高点越来越近。

  漫步周长6.6公里的国际商贸城,90%以上商位都经营外贸业务,联合国难民署、家乐福亚洲总部信息采购中心,肤色各异的商人,令人仿佛置身域外。义乌人很庆幸,因为这个走向国际市场的大本营兴建时并非一帆风顺——有人说,老市场好,人挤人、人气旺;卖卖小百货,需要这么好的环境吗?还有人说,内销日子还过得去,再说,有那么多“老外”来吗?

  更多的义乌人看到了与挑战并存的机遇:国内批发市场层出不穷,连锁集团和大型商场不断扩张,内销市场被蚕食,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却愈发强劲,义乌必须像当初抓住计划经济转轨的机遇一样,面向世界,国际商贸城就是吸引国际高端客户,建立国际小商品交易、展示、信息中心的第一步。

  筑巢引得凤凰来。2005年秋,国际商贸城全部落成,堪与国外大型商业中心媲美。刚刚成为北京奥运会袜类产品独家供应商的“梦娜袜业”董事长宗谷音说:一个美国客户就是折服于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城、会展中心,从而成为“梦娜”在美最大的经销商。今天,义乌60%以上的商品出口,来自欧美的订单份额显著增加,美国已取代中东、俄罗斯成为小商品出口第一大市场。

  “我还要吃第三茬苦,到欧洲去(开拓市场)。”在阿联酋迪拜,一个63岁的义乌老太太令到访的义乌市领导十分吃惊——市场也是这样是“跑”出来的。义乌全球化战略的另一支大军就是10多万在外经商的义乌人,他们以中国小商品城为大本营,把小商品市场办到了全国乃至中东、非洲、欧洲。

  兴商建市,义乌选择了市场,选择了因地制宜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市场也给了义乌丰厚的回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