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建设创新型国家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
· 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愚者的日子是泡在酒里,智者的生活放在思考里。
· 思想的表述
· 【人生悟语】
·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出三大误区
· 现代农业: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出三大误区
祝福恩 阎继红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既深刻概括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举措,又揭示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既深刻阐释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世界观理论,又提出了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出对科学发展观误解、曲解的误区,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我们实现“十一五”目标和任务的指导思想。

  要走出把科学发展观当成口号、套话运用的误区,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中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垣在看过40多个省、市县的“十一五”规划后感慨地说:“到现在为止,不少地区做的‘十一五’规划基本上还是增长规划,不是发展的规划,还是就增长论增长。这些规划的作者不过把科学发展观这个口号接过去,放在主题词里用黑字表示,脑子里想的还是经济增长、GDP排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

  由此看到,有人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则是仅把科学发展观当成口号、套话加以运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接受,实践上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从现实看,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不走出这个误区,后患无穷:一是会把科学发展观完全架空,没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二是会影响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影响“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因此说,要实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就要走出把科学发展观当成口号、套话运用的误区,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人们的实践行动中。

  要走出对科学发展观浅层化、表面化理解的误区,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有的人仅把科学发展观当成一种关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并没有上升到指导思想的高度。其误区,一是没有认识到它是科学回答并解决了关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论体系,二是没有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由“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五个内容”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把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靠人民及发展成果要让人民共享。“三个基本点”,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五个内容”,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由此可见,由这“一三五”所构成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今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的价值追求、执政理念和发展的本质目的;“三个基本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缺一不可,解决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原则和内在要求;“五个内容”是“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的具体化、操作化及实现科学发展的方法,解决的是怎样发展及科学发展的路径。只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才能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走出对科学发展观取我所需、为我所用的误区,坚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有科学内涵、准确内容的开放理论体系。但在实践中,有的人对科学发展观取我所需、为我所用,按其主观臆想随意诠解,结果陷入了人为的误区。如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本是具体的人、现实的人、社会的人,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是客体而是主体。有的人却把人抽象化、虚拟化,嘴上讲以人为本,实则对人漠不关心,根本不关心现实人的利益,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有的还把人客体化,仅把人单纯当成被同情、被接济、被救助的对象,而不把人当成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力量和推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等等。这些理解和认识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如果付诸实践必然陷入一连串的误区之中,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