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山东南张楼村的“城乡等值”实验
· 土灰基调下的“新农村”
· 乡土精神是农村永远的“根”
· 均衡发展才能“留”住农民
· 最值得投资的是“农民的发展能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土灰基调下的“新农村”
  没有齐刷刷成排的欧式小别墅和亮闪闪的屋顶天线,齐鲁腹地上的南张楼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平淡。用最普通的红砖砌起的农家四方院落,呈现的是一种土灰的基调。唯一的亮色,是门上还没有撕去的春联。包着头巾的农妇们扛着锄头经过,脸被晒得黑红。墙上虽然刷着“巴黎婚纱”的广告,但夫妻老婆店和小超市还是这里最主要的商业形态。

  南张楼村,没有概念中富足的面孔。青州市新闻中心主任赵建宏说:“从去年底到今年,已经有40多拨人来考察过,其中也有你们浙江的地方领导。很多人都觉得,这与他们想象中别墅小楼式的‘新农村’相去甚远。”

  确实,尽管经历了17年的实验,这个普通的中国北方平原村落,至少在外人看来仍显得非常平常。

  事实上,它落入实验者的视野本来就带着几分偶然,甚至还有一些被多数人认定的天生劣势:没有资源,没有铁路,不靠海,离县城青州还有30多公里的路程。

  就是这样一个“不太穷也不太富”的村庄,入选了一场“城乡等值化试验”。

  二战结束后,当时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出现过和中国当前类似的农村问题:基础设施缺乏,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农业凋敝,城乡差别拉大。上世纪60年代,试验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实施,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明显减弱了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目前的巴伐利亚州,农村地区占州总面积的80%以上,为近六成的人口提供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

  据说,欧盟的农村政策也沿用这样的思维。1988年,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结成友好省州。一年后,一个名为“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的项目,在南张楼村正式启动。中德双方希望通过实验,证明“在农村地区生活,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量”。

  几个德国的土地、水利和建筑专家,最先拿出来的是这样一份村庄规划图:把村子划成四片,大田、教育、工业和公共设施,同类功能连成片。第一步就是土地整理,将村里废弃的高地削平、洼地填平,一下子增加了600多亩土地。然后将这些地与原来的267块小片土地集中起来,按每个东西300米、南北350米,统一划出57个基本方,根据自然风向由传统的东西向种植改为南北向种植。

  这一整,南张楼的农田连成了片。现在全村耕地面积已有6300多亩。方和方之间的泥埂全成了公路,差不多有35公里长。自行车可以一路骑到自家的田头,即便是大型农业机械,像播种机和收割机都可以直接开过去。

  刚开始进行村庄规划和功能分区时,有人嫌道路规划砍了自家的树,有人嫌公共用地挤占了自家院子。现在大家越来越体会到规划带来的好处。当时的规划里,有个大型的停车场,村里觉得这纯属浪费,坚持拿掉了,现在看来是个大失误。

  至今,10年前就做到的“田间道路硬化”和“农田成方连片”,如今依然是南张楼村民最直观的“实验成果”。

  在袁行友看来,这也最能代表南张楼村这场“实验”的立场:农村建设,盖不盖花园洋房不要紧,最重要的是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让他们幸福地工作,才能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