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文章导航

章安的朱右

  不久以前的国际数学日,我又应邀回到了故乡台州,依次做客台州一中、黄岩朵云书院和台州图书馆,往返高铁均经过了椒江北岸的章安街道和椒江大桥。我小时候那儿叫前所镇,属临海县章安区,后来划归椒江市,分为前所和章安两个街道,“章安”也是金(华)台(州)高速公路出口处的名字。

  章安是台州最早的县名(东汉),也是最早的郡——临海郡的治所(西晋),曾统辖今天的台州、温州和丽水三市全境和福建东北沿海的部分地区。更早一些时候,它叫回浦,是鄞县的一个乡(秦),后成为回浦县兼南部都尉驻地(西汉)。如今,临海还有一所回浦中学,该校篮球队曾七获全国中学生冠军。

  换句话说,章安具备一座古城的基本特征,拥有不同的名字:回浦、章安、前所、椒江。就像杭州古称钱塘、余杭、临安,绍兴古称会稽、山阴、越州。三国时期,奉吴王孙权的指令,大将卫温、诸葛直率领船队从章安首航台湾。宋时,县治和郡治迁往临海,章安成为一个镇,南逃的宋高宗赵构曾在此驻跸。

  在明代,章安沦落为一个乡时,诞生了一位文学家,他的名字叫朱右(1314—1376)。少时他在黄岩、乐清求学,后游学金陵,经人荐举任慈溪教授,不久辞归。后又迁居上虞县五夫镇,任绍兴、萧山教授和萧山主簿。方国珍任江浙行省平章,升朱右为行省照磨,左右司都事,员外郎。洪武三年(1370),史馆总裁荐朱右等纂修《元史》,从此朱右留在南京。

  朱右将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优秀散文编为《六先生文集》十六卷。以此提倡学习唐宋八大家,反对明代前七子标榜学习的秦汉。两个世纪以后,湖州学者茅坤承朱右之说,增编文章,将“三苏”分开,重编《八先生文集》,作为学习古文的范例,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此确立。

  相传朱右体貌端雅,志行高洁,急公好义,安贫乐道。他在翰林时,每以辞章献上,奏对精密,顾盼有威仪,朱元璋很器重他,常以“老朱”称之。有一次皇上驾临翰林院,朱右应制赋檐雀春声诗,得赐春衣、罗、绢、布等,朱元璋并要他为皇子晋王朱棡讲书。说到朱元璋的这位第三子,倘若不是他四十岁那年英年早逝,应该不会有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了。

  至于当初朱右为何称六先生文集,个人猜测,或许是他认为,苏洵、苏辙比起其他六位来略微逊色。除了《六先生文集》,朱右的编著还有《春秋类编》《秦汉文衡》《三史钩元》《书集传发挥》《纲领始末》《文统》等等,《文统》在阐述“文”的时候,将其划分为“天文”、“地文”和“人文”三大类。到了清代,朱右的诗文集《白云稿》五卷入选了《四库全书》。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章安的朱右 2025-03-30 27386743 2 2025年03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