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文章导航

以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作出重要部署。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艺术乡建”活动,旨在以文艺因子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人民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振兴在于“塑形”,让乡村形象靓起来

  一是通过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彰显古村落生态宜居之美。如丽水松阳持续迭代“拯救老屋行动”,保护利用一大批看得见乡愁的村庄,使这些村落成为活态的乡村博物馆。二是遵循乡村文化机理和乡村美学,塑造乡村新形象。如杭州富阳东梓关村通过艺术设计塑形,将失修已久的老宅改造为白墙黛瓦的杭派民居,使村落既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又富有现代气息。三是赋能乡村规划建设,增添乡村魅力。如湖州吴兴区通过文艺赋能,微改造、精提升,将农家羊圈、废弃老粮仓、废弃水厂等设施变身为“老邓漫画美术馆”、“谷堆乡创空间”、5D全息投影餐厅等网红场所;10余名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安吉红庙村废弃矿坑设计植入文艺小品,用废旧房开了“深蓝一号咖啡馆”,成为单日单店卖出8818杯饮品的网红打卡地。

  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振兴在于“提神”,让精神生活富起来

  一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承载地,各地重视村情村史、诗词歌赋、往圣先贤故事的挖掘,弘扬尊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如“走读德清”活动邀请县内外文化名家、读者与当地群众一起,通过走一条乡土线路、挖掘当地历史人文,研讨整理后向当地村民宣传普及,使村民纷纷感叹,原来家乡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二是满足村民多元文化需求。文艺演出、全民阅读、展览展示等各类文化活动的举行,大大提升了文化享受的品位。如丽水作为全国乡村春晚“发源地”和“排头兵”,积极推动乡村春晚向“村晚”转型,打造全地域、全时段的乡村文化盛宴,形成“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村晚”的浓厚氛围。三是培育了一批文化艺术特色村。青田龙现农业文化遗产村、柯城余东农民画村、秀洲胜丰农民画村、临安上田书法村、遂昌黄泥岭音乐村、景宁东弄网络作家村、长兴方一摄影村等一批文化艺术特色村的涌现,让乡村文化气质更醇厚。

  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振兴在于“增值”,让文化产业强起来

  近年来各地积极引导各类文化产业进乡村,通过文化节庆活动、景观规划设计、文创产品研发、非遗工坊体验等多种手段,提高了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旅游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带动乡村传统经济转型升级,拓宽了强村富民的路径。如松阳县发展“艺术+”产业,建设乡村艺术馆、写生创作基地、接待中心等艺术场所,配合完善乡村民宿,吸引艺术家前来写生创作,其中沿坑岭头村每年吸引画家、高校艺术生、游客近3万人次,村民年收入增加300余万元。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连续两年举办“在青山·群响艺术季”、“青山有艺思”艺术生活季,共邀请200多位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在青山村15.6平方公里的乡野范围内呈现了集装置、设计、建筑、视觉、表演等不同形式的场域性作品。众多艺术作品和富有艺术气息的建筑给青山村带来了流量。2024年国庆假期,青山村日均吸引游客6000余人次,文旅综合收入超2000万元。

  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振兴在于“聚才”,让多方力量合起来

  一是文化特派员队伍进乡村。目前浙江已选派省、市、县(市、区)三级首批1573位文化特派员,实现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这些特派员带资金、送项目,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等工作,激活了艺术乡建的“一池春水”,让广大村民共享新时代文化成果。二是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产业带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的带头作用。如湖州开展村民艺术素养提升计划,组织国内知名艺术家或团队、文艺创客、“文艺两新”、“艺术乡建”带头人等各方力量,推动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以4000余名国家级、省级、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为主体力量,成立“湖州市文艺志愿者服务总队”,五年来常态化开展各类文艺惠民活动5000余场次,参与文艺志愿者超1万人次,服务基层群众百万余人次。三是积极利用高校文化、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师生力量,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为乡村建设提供创意设计支持,鼓励音乐院校、美术院校等艺术类院校在乡村设立工作站、实践基地等,探索建立高校人才培养环节服务乡村的机制。如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投身兰溪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建设了400余家文化礼堂,多个乡村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温州派出专业师资帮扶乡村艺术团,连续5年开展表演艺术类培训机构公益大联盟“牵手”乡村艺术团基层行活动,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以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振兴 2025-03-24 27375867 2 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